• 71阅读
  • 0回复

三山纺织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7-17
第4版()
专栏:莫斯科通讯

  三山纺织厂
(新华社驻莫斯科记者 独伊)
不久前记者参观了莫斯科的“三山”纺织联合工厂。这是苏联一家最老的纺织厂,它有一百五十二岁了。十月革命前,三山工厂属于一个姓布罗霍洛夫的厂主。老年的工人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从早到晚做着沉重的活,受着残酷的剥削,所得不够糊口。但是,三山工厂的所在地,是一九○五年革命的中心。这儿为自由与幸福而斗争的工人们,在巷战中流过不少的血。十月革命胜利后,一九一八年,这个工厂收归工人自己管理。一九二一年列宁到这儿演讲过,他谈到了苏维埃政权的任务,并号召工人努力建立新的生活。现在,社会主义的新生活已在三山工厂实现了。
三山工厂厂长薛沃斯家诺娃亲自接待我们到她的办公室。这位中年女厂长领导着数以千计的男女工人。从女厂长的谈话中,我们知道,像苏联整个纺织工业一样,三山工厂也是女工多于男工:女工占全厂工人百分之七十。大部分女工都有家庭和孩子,但她们不但参加生产,出色地劳动,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学习。
从厂长室出来,先后到了纺纱厂、织布厂和整理厂。到处看到斯塔哈诺夫工作者的照片、生产成绩表、生产快报和标语。在织布厂,我们看到工人不多,每人管着十二台到十六台织布机。她们按着一定的合理的路线走动,操作敏捷但是举止安闲。在织布机和女工身上看不到棉花毛。女工们穿着干净的衣服。工作位置都整齐清洁。经线穿孔女工坐的软凳有四个轮子,可以自由移动,上面安装着日光灯。因为是老工厂,织布机不是自动换梭的。据女厂长说:这种非自动的织布机,英国纺织工人每人平均只能管四台到六台,接受了苏联经验的波兰纺织工人能管八台到十台。所以三山工厂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占世界纺织业的第一位。后来到了产品陈列室。这里展览着五颜六色无数花样的布料。这些花样都是派专家到各加盟共和国收集的。工厂出的各式布料的花样有一万种之多。据女厂长说:由于人民购买力的提高,他们要求更多更漂亮的花样。现在三山工厂每天出产的布匹足供十二万五千人的需要。
在苏联纺织工业企业中,三山工厂工人是很出色的。一九四九年工厂成立一百五十周年纪念时,全厂有四百九十人荣获了各种勋章和奖章。她们曾为多管机器、生产优等质量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料,进行过社会主义竞赛。工厂副领班沃罗辛所发起的“争取高度的生产教养”竞赛,曾经普遍推广到其他工业企业之中。女厂长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竞赛使工厂能够以比从前更少的工人生产更多的东西。由于竞赛,全厂工人没有一个不完成或超过生产计划的。工厂非常重视竞赛,在节约材料的竞赛中,工厂曾使每个工人认识到节约是自己的责任,并且使她们知道每月要用多少原料、电力等等。每个生产组都实行了经济核算。
社会主义竞赛是通过工会来组织和进行的。据三山工厂工会委员会主席说:工厂工会委员会下面有许多车间工会委员会,每一车间工会委员会下有几个工会小组,每组二十到二十五人不等。所有的车间工会委员会主席和小组长都是选出来的。就是通过这些车间工会委员会和工会小组来组织竞赛。进行竞赛时,从个人到车间都订有具体条件。竞赛条件包括生产量、节约棉花量、帮助别人、学习、社会活动、合理化建议和发明、提前完成生产计划的保证等等。竞赛条件每月检查一次。今年三月间,全厂有百分之七十的生产组在竞赛中成为“优等质量产品生产组”。
工人教育对于提高生产是有重大意义的。女厂长说:三山工厂采用了各种教育方法:郭瓦廖夫方法,斯塔哈诺夫者学校先进工人带落后工人,生产指导员教工人等。工厂还设有工业学校,每一个青年工人都要在那里学习,还有中等技术夜校,学习的工人毕业后可以升为副领班。工厂里附设有纺织学院的夜间分校,在那里受高等教育的工人毕业后可以担任车间间长以上的职务。例如,青年女工华提林娜毕业后当了纺纱厂厂长。这样,三山工厂用不脱离生产来学习的办法培养了和培养着大批干部。此外,工厂还有青年工人学校,保证在卫国战争中失学的二十六岁以下的青年工人都能受完七年级教育。自然,党员和共青团员还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政治课。革命前三山工厂一百人中只有两个到五个人识字,而现在不但文盲消灭了,而且每个人的知识都在不断地提高。
三山工厂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七百卢布,斯塔哈诺夫工作者可拿到二千卢布。由于种种福利设施,工人的实际收入还不止于此。女厂长给记者介绍了三山工厂的职工福利概况。原来该厂每一百人中有十三个人专门办福利工作。以儿童保育为例:该厂办有三个托儿所,六个幼稚园,一个孤儿之家,和若干儿童疗养机关,共收容两个月到七岁的儿童近一千二百人。其中托儿所收容两个月到三岁的儿童四百二十人,幼稚园收容三岁到七岁的儿童四百一十人,孤儿之家收容卫国战争中失掉父母的儿童六十人;因体弱而到南俄疗养所休养的儿童一百八十人,到乡下疗养所的儿童一百二十人。因此任何儿童,不论健康好坏都可以送进儿童机关。此外,该厂附设一个医务所,有医生十九人,护士和工作人员四十人。
在俄罗斯南部黑海边有该厂工人疗养所,每月有三十五到四十个工人到那里休养。三山工厂正在莫斯科近郊建筑一座休养所,各能容纳四百人的儿童夏令营和儿童别墅。该厂有一座戏院可容一千二百人。原来是布罗霍洛夫厂主跳舞和宴会的大厅,现在已改为工人的“文化之家”。工人们在这里参加各种业余文化活动小组,看戏,看电影,休息和游戏。还有一个养老之家,由工厂养活那些年老不能工作的工人。
出了工作场后,我们到了厂内附设的夜间疗养所。所长是一位年长的女医生。她向我们谈了疗养所的情形。夜间疗养所有一百个床位。经过车间医生、工厂医生、工会主席组成的休养委员会审定的工人,可以不脱离生产地享受一个月治疗。治疗的工人下班后就来这里洗澡、休息、跳舞、吃饭、睡觉。一天吃四顿饭。除了身体不好的人外,星期日可以回家。疗养所的走廊里挂着一张作息时间表,规定:六点起床,六点半到七点半——早饭和休息,然后上工,十一点到十二点半午饭和休息,然后又上工,下班后十六点到十七点半吃茶点和休息,十七点半到十九点半医疗(洗澡、打针、吃维他命等等),十九点半到二十一点晚饭和休息,或者在休息室看书报、唱歌、跳舞,或者到工厂俱乐部玩,或者出去散步,二十二点睡觉。夜间疗养所的食堂很干净。菜单的名目很多。由医生按照每人健康的需要,规定饮食的种类和质量,但价钱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寝室铺着雪白的床单,窗上挂着雪白的纱帘。入所券(一个月)五百五十五卢布,工人自己只出一百六十五卢布,即百分之三十,其余由工会的社会保险基金中支出。治疗的工人百分之二十是完全免费的。那里有一个专任医生,一个兼在医务所服务的医生,三个护士,四个服务员,二个厨子,一个会计,三、四个杂务员。
从夜间疗养所出来,我们到了一个昼夜幼稚园。三山工厂共有六个幼稚园,其中一个是昼夜的,其他五个是白天的。昼夜幼稚园是为不固定在日班或夜班工作的工人的孩子设的,在一九三六年就开办了。父母在星期一早上把孩子送到昼夜幼稚园,星期六下午接回家。它设在光线充足的高大房子里。老远就听到小孩们快活的声音像铃子般响着。他们长得又胖又红。这里一共有一百个儿童,按年龄分成四班。第一班三岁到三岁半,第二班四岁,第三班五岁,第四班六、七岁。每班都有自己的寝室、饭堂、游戏室。大班的游戏室排着钢琴、木马、小囡囡。孩子们看到我们顶高兴,给我们看他们画的图画。有一个男孩子告诉我们,他长大了要当飞机师。一百个孩子由医生、护士、教员、厨子等二十五个工作人员照护。每月一个小孩费用是五百五十卢布,父母按工资的高低出四十到二百卢布,其余由政府卫生部支付。小孩每天的伙食费是十卢布五十哥比。日间幼稚园和昼夜幼稚园差不多,不过费用少些:一个小孩三百五十六卢布,父母只付四十到一百五十卢布,其余由卫生部支付。
最后到了命名为巴甫立克·马罗佐夫(这是一位十二岁的少先队员,一九三二年因为反对他的富农父亲破坏集体农场的反革命活动而被他的父亲杀害)的儿童文化之家。这原来是一座教堂,现在作为三山工厂学龄儿童校外活动的场所。有一千二百个中小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参加各种小组活动,如自然科学组、飞机模型组、摄影组、舞蹈组、音乐组、戏剧组等等。儿童文化之家共有三十四个工作人员,领导各小组活动。此外有一座大礼堂和藏书二万册的儿童图书馆。在这里我们碰见少先队夏令营负责人习明纳尔,正在讨论今年夏令营的工作。早在中小学生下乡休息之前,这里已经开始筹备了。这些少先队工作者们希望中国儿童也过着像苏联儿童一样幸福的生活。
带着为祖国儿童的幸福而努力的希望,我们辞别了三山纺织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