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她耕耘在这块土地上——访新增补的政协委员孟雁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04
第5版()
专栏:

她耕耘在这块土地上
——访新增补的政协委员孟雁君
寿川 晨阳
1983年8月,在全北京市五万八千名学生参加的高考中,有两名考生英语获得满分。这两个学生同出于北京郊区怀柔县一中孟雁君老师的门下。如今,这位令人敬佩的老师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了。
她,四十一岁。和蔼、谦虚中带有青年人的热情。人到中年,稍有些发胖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
请她谈自己,她迸不出几个词,可一谈到教学,她却滔滔不绝:“过去我也用传统方法教学,死抠语法,结果花时间不少,学生进步不大。什么原因?我开始尝试着学日语,从中体验难点,发现光抠语法不行,还应重视‘语感’,这恐怕就是农村中学生英语水平长期上不去的关键。于是我开始进行‘语感’教学,并注意抓学生的词汇运用。”
“什么是‘语感’教学?”
“‘语感’教学就是多说、多读、多问。它的科学性在于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听、讲英语的环境,让学生通过‘嘴里嘟嘟囔囔,手中写写划划’,由浅入深地体会在英语海洋中‘游泳’的滋味。象学‘车’这一单词,不仅要知道‘车’怎么写,还要知道‘汽车’、‘马车’、‘火车’、‘餐车’、‘卧车’等的写法,总之把有关的单词都交给学生,来个‘横向联合’。此外,还采用幻灯、图画的方法进行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她接着说:“搞教学也要讲科学性。教育是一门艺术,既要讲知识性,又要讲趣味性;既要讲艺术性,又要讲科学性。”
孟老师经过“语感”教学的大胆尝试,使学生进步很快。几年前她接手高一两个班,有80%的人没学过英语,她自编教材,两年完成了教学大纲上五年要求的全部内容,两个班英语平均六十分,及格率达50%。而当年北京地区的英语及格率却只有4%。1983年高考,怀柔一中的考生英语平均成绩为七十点五六分,及格率为81%。
奇迹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里凝聚着孟老师多少心血啊!天下最真挚的爱,莫过于母爱,可她却把自己的独生儿子寄养在城里的父母家里。孩子今年已十一岁了,在她身边的时间加起来不过三年。有一次,孟老师回家,刚走到大门口,孩子就扑了上去。晚上,孩子给妈妈铺好被子,可孟老师却蹬上了回怀柔的汽车。多少个节假日,多少个寒暑假,她很少回家看看。她身体不好,却舍不得耽误学生们一堂课,还常常为别的老师代课。前不久,她累得病倒了,父母去看她,她呢?又上课去了。父母在宿舍里等了一天,只见了一面就又回城了。
有个名叫徐明祥的学生,是个山里孩子,从没学过英语,也不感兴趣。孟老师教他后,早、晚自习都帮助他,除教他学习方法外,还和他交心,鼓励他。结果这个学生英语高考成绩得了七十八分。如今小家伙已经师范毕业了,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看到自己的学生有出息,做老师心里的滋味比喝了蜜还甜。
笔者问孟老师:“您这样执著地攀登靠的是什么?”
她回答很坚定:“是追求!对农村未来希望的追求。现在,农村教育还很落后,尽管农村这几年物质上富多了,但精神上还不算充实。这远远不能适应今天农村发展和祖国未来的需要。孩子是未来的,是走向世界的,应掌握一门外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