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为精神食粮告急——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谈出版发行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04
第5版()
专栏:

为精神食粮告急
——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谈出版发行改革
黄景钧 傅旭
“‘无粮则乱’同样适用于精神文明的领域。精神食粮的匮乏必然危害精神文明的建设。要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也必须从满足人们的精神食粮着手。恰恰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我们精神食粮的市场上发出了告急的信息。”费孝通的意见引起了民盟组政协委员的共鸣。
冯亦代等近二十位委员提出,出版每一本书,需要作者、读者、出版者三方面的积极性。现在三者都有积极性而无由发挥,“中焦”堵塞,亟待理顺。
钱伟长、唐哲委员说,好书少,不是说中国学者和作者写不出好书,而是书写好了,出版社怕赔本不敢出;即使同意出版了,手续繁琐,周期过长,少则一年,多则几年,创世界纪录。书的素质越高越专,发行的数量却越少。例如,夏衍同志的《懒寻回梦录》就早已脱销,据说初版只印了一万余册,还有的书印数只二三千册。无怪大家反映买书难了。
委员们在发言中指出,影响图书出版的另一个原因是各出版社无权决定所出版书籍的数量。按照当前实行的“征订包销制”,出版社要向发行机构征订,发行机构决定承销数量后,由发行机构包销。而我国图书的发行机构只有一家,就是新华书店。新华书店决定对每一本新书的承销数量,这一承销量是新华书店总店综合各基层新华书店上报的承销额后得出并通知出版社。所以,真正决定我国精神食粮品种、产量的大权是握在新华书店基层工作人员手中。他们当中有的人并不了解书籍的作者和内容。结果,承销数往往少得惊人。所以,好书少,买书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图书出版发行体制存在问题,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独家经营的发行体系。
委员们指出,精神食粮有多种多样,但目前还是以图书为主食。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多种生产技能,主要都通过图书来传播。为此,他们认为解决出书难、买书难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为了实现和完成“七五”计划提出的各项任务,适应人们对精神食粮的需要,促进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革那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图书出版发行体制势在必行。他们建议在最近召集一次出版、印刷、发行体制改革的会议,迅速制定出版法,使人民大众能尽快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精神食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