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擦边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04
第8版()
专栏:

“擦边球”
刘百粤
打乒乓球,最怕对方的“擦边球”。这种球擦边而去,速度快,角度刁,捉摸不定,难以对付。碰到这种球,就是世界冠军也只好自认倒霉。
这几年,一些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擦边球”的绝招被套用为一“对策”盛行起来。例如,用公款吃喝、游玩是不行的,于是,煞有介事地在酒店“接洽工作”,到旅游区“开会”、“考察”,这样就“擦”了“奉公”的边;私分公物,接受馈礼是不准的,但象征性地交点钱,这样就“擦”了“守法”的边;滥发钱物也是不让干的,可发点“服装费”、“招待费”、“午餐费”、“参考资料费”以至“人身保险费”等,这样就“擦”了“福利”、“劳保”的边……如此种种,层出不穷,“擦边球”越打越时兴。甚至连那些靠地摊小报吃饭的人也学会这技巧,讲“狐狸精迷人”也要“擦”上“爱国”的边。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这招数“既能赚大钱,又叫抓不住!”
这神妙的“擦边球”,于乒乓球运动,确是难得的好球,十有八九要得分的;但扩大到“对策”后,“球”路则上了邪道,表面上看来虽擦了“边”,实际上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早已飞出了界。
既然如此,为什么打这类“擦边球”的人却每每能得手呢?细究起来,原因有二:有的是因为“规则”不清,对一些似是而非的“擦边球”是否判给分,没一个明确的章程,孰是孰非界线模糊,所以,眼睁睁看着这“球”滑脱而去,也无奈它何。更多的则是因为“裁判”不严。两眼一抹黑,明明“擦边”只是个花招,甚至根本连“边”都没擦,依然手一挥,让这“球”通过;甚至明知“球”过了界,也假装看不出,使之溜之大吉。有这样的糊涂、偏心的“裁判”,难怪有人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大耍其“擦边”的把戏了。
世界上的事怕就怕“认真”二字,对“擦边球”之对策也不例外。现在,党中央、国务院认真地制订了一系列明确的规章制度,健全了“规则”,一些单位和部门也正在堵塞漏洞,使“擦边球”之类无空子可钻。剩下的事,主要就是看能不能认真地依章“裁判”了。古人有言:“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裁判要象“衡”和“绳”那样公正,非“无私”不可。这样的话,“擦边球”再乖巧,也难以滑脱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