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阅读
  • 0回复

幽兰丛中春无限——全国五大昆剧团联合演出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05
第8版()
专栏:首都舞台

幽兰丛中春无限
——全国五大昆剧团联合演出侧记
本报记者 易凯
今年3月,对首都的“昆剧迷”来说是一段难忘的日子。
苏、沪、浙、湘、京五大昆剧团数十名著名演员济济一堂,联袂献艺,使人们恍若走入一座收藏丰富的戏曲博物馆,流连陶醉在笙歌仙舞、龙笛雁筝、隽词雅乐之中,无不为昆剧艺术典雅飘逸、婉约含蓄的诗情画意之美所征服。那舞台上一朵朵竞相盛开的幽兰,似乎将北京的春天提前了。
联合演出是以汤显祖的名著《牡丹亭》揭开帷幕的。此剧不演全本,以《游园》、《惊梦》、《寻梦》、《冥判》、《拾画叫画》等折子戏串演,由洪雪飞、华文漪、张继青、蔡瑶铣先后饰杜丽娘,岳美堤、汪世瑜先后饰柳梦梅。此种安排,别出心裁,宛如将一串项链中最亮的珍珠放大出来。几位名家各有千秋,演得煞是好看。
联合演出充分体现出昆剧作为“百戏之祖”的博大精深的特点。论人物塑造,张继青的《痴梦》,声情舞情并重,或颠、或狂、或惊、或痴,丝丝入微地将崔氏的复杂心理表现得出神入化;华文漪的《说亲回话》,一条红绡巾,或藏、或露、或舞、或落,层层递进地把田氏初寡欲嫁的矛盾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论唱,计镇华的《扫松》,如黄钟大吕,云破石裂,苍凉老到;蔡正仁的《迎像哭像》,如九曲回肠,一唱三叹,清丽悠远;王奉梅的《题曲》,如春晓细雨,浅斟低吟,袅袅不绝。论功,张寄蝶的《游街》,走矮步,步履如飞,演矮拳,矫捷轻灵,通达刘斌昆之堂奥;梁谷音的《活捉》,走鬼步,细碎轻捷,跑圆场,裙底生风;雷子文在《醉打山门》中,金鸡独立十几分钟,演出十八罗汉众生相,尤为当前舞台所罕见。论风格,侯少奎、洪雪飞的《千里送京娘》,大气磅礴,刚健豪放,秉承北方昆曲之遗脉;华文漪、岳美堤的《偷诗》,柔美细腻,缠绵缱绻,深得南方昆曲之精萃;张富光等的《见娘》,工整规矩,湘音突兀,独现乡土昆曲之风韵。此外,刘异龙、梁谷音表演的《借茶》,王世瑶、龚世葵表演的《前亲》等,滑稽突梯,妙语如珠,自是昆剧轻喜剧之特色。
参加联合演出的全部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一代著名演员。演出获得的成功表明,他们已经挑起了昆剧艺术承先启后的历史重担。当然,演出尚有不足之处,一是新剧目少,二是年轻冒尖的演员不多,昆剧潜在危机并没有完全过去。但是,我们毕竟有了一支思想艺术都过硬的骨干队伍,他们正是昆剧艺术振兴的希望所在。
为组织好这次昆剧史上的盛会,与会者都发扬了团结互助的精神。特别是北方昆曲剧院的同志,付出了极大努力。乐队队员们起早贪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成功地为外地同行伴奏。一些主要演员心甘情愿为外地同行当底包、跑龙套,表现了很高的风格。“梅标清骨,兰挺幽香”,一枝独发不是春,幽兰丛中春无限,昆剧艺术的春天必将到来!(附图片)
《醉打山门》剧照:
湘昆演员雷子文饰鲁智深(左) 夏小希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