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白鸽子”为啥尽往亮处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05
第8版()
专栏:

“白鸽子”为啥尽往亮处飞
江苏建湖县近湖乡中堡村农民 沈耕夫
从报纸上、广播里读到、听到作家文人和洋河酒厂结交,搞什么笔会、联谊,以酒与作家的姻缘为题大做其文章,连唐代酒仙李白也被抬出来。一句话,酒与文人是亲家,是朋友。
当然,作家和颇有名气的洋河大曲结交并无什么不好,但我则想到另一个问题:近年来不多提作家和土地结交的事了,一些名人、作者都变成
“白鸽子”了,尽往亮处飞,而我们农村、土地、田野却很少有人问津。这原因不外乎我们农民土气,人穷地薄罢了,大不了土中出些粮食、棉花,农民兄弟刚解决温饱问题,手中才有几文零花钱,不值一提吧。我就未听说过上海、南京、苏州的大文人、大作家自告奋勇地要到苏北来,结交一个小小中堡村,或结交一个建湖县农药厂,因为农药跟文学没有酒那么有情。殊不知,我们建湖县农药厂研制的一种农药远销七八个国家,是一位工程师和妻子研究多年才成功的。这样的事作家却漠不关心,令人不可思议……。
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电影、电视、写书、美术往往把眼光都落在“亮”处,正如乡间农民兄弟说的那样,是“白鸽子”尽往亮处飞,而不愿意落到尚未脱贫的农村来。我想,作家若能到贫困地区帮助脱贫,帮助发展生产,也许要不了多长时间,便能写出新的《创业史》。论条件,农村很艰苦,但如今乡亲们会把你们照应好的,再苦也没有过去苦吧。过去许多作家下放到农村,农民兄弟们象爱护亲人一样关怀、体贴,那时吃饭也成问题,乡亲们宁可自己少吃点,深怕让“下放”的识字人饿着。我想,许多作家的体会比我们更深。
因此,我呼吁,作家们把眼光移到农村来,农村改革的形势喜人,庄户人的精神面貌也在改观。仅仅《咱们的退伍兵》、《迷人的乐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多么需要谱写新时期的《创业史》啊!希望作家们到农村来,不要“白鸽子尽往亮处飞”,把我们庄稼人遗忘了!
(原载3月20日上海《文学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