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攀枝花”,中国钢铁工业的骄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06
第4版()
专栏:

“攀枝花”,中国钢铁工业的骄傲
新华社记者 徐克洪 本报记者 刘燮阳
位于长江上游的攀枝花钢铁公司是完全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建成的第一座大型钢铁基地。攀钢的建设立足于我国实际,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钢铁工业的路子,值得全国钢铁企业借鉴。
“微雕”新钢城
攀钢,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方圆不到二点五平方公里的陡坡上,梯田似的,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布满了一座座工厂:耸入云霄的高炉,大型多孔焦炉,蜘蛛网般的管线,飞驰空中的索道……;入夜,灯火齐明,夹杂着炼钢炉飞溅的钢花,好似满天繁星撒落山坡。难怪来之前,冶金部长戚元靖对记者说,攀钢,那是在一个山坡上进行“象牙微雕”呀!
在这块窄小的山坡上,“雕”出一个年产二百五十万吨钢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工程可想而知是十分艰巨的。那时,成昆铁路还未修通,全部建设材料、机械设备、生活用品等都靠公路,从北京、河南、山东等地调来的一千五百辆载重汽车,分昆明、成都南北两路源源不断地把各类物资运来。为使运输畅通,在滔滔金沙江,用高速度架起了七座如虹大桥。工地上,建设者们头顶烈日,脚踏荒山,驾驶着推土机、挖土机,穿梭不停地日夜施工。经过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用愚公移山精神,攀钢建设者终于在地形极其复杂的陡峭山坡上,开挖了四千二百多万立方米的土石方,把陡坡推成了三个大台阶、二十三个小台阶,盖起一百六十五万平方米的工业建筑,安装了十四万多吨设备。建设一个大型钢厂,吨钢占地面积一般要在三平方米以上,而攀钢只有一点一平方米,而且建在山坡上,这在国内没有过,在世界上也少见,创造了钢铁工业建设的奇迹。
“我们的攀钢”
“我们的攀钢!”攀钢人常说的这句话中,不但有着自豪感,还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在钢铁企业工作多年的攀钢经理赵忠玉兴奋地对记者说,攀钢建设中没有请一个外国人,攀钢的一万五千多台冶金设备全部是国内制造的。
在攀钢焦化车间,我们见到五点五米高的四座三十六孔焦炉,一字排开,十分壮观。尽管焦炉都在开动生产,在这里却看不见烟雾,听不见噪声,废水全部经过处理,达到外排不超标。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这一整套大连重型机械厂等单位制造的焦化设备,连续六年在冶金行业获红旗焦炉称号,在全国十大钢厂二十项可比指标中,它有十项居全国首位。
为了适应山区建厂,给攀钢提供第一流设备,国家曾组织了大批设计人员,对国内各大钢铁厂的各种设备进行了全面考察,并广泛吸取国外先进技术。著名的机械制造专家沈鸿,将全国三十多家机械厂组织起来进行大协作。当时,国内最大的转炉只有三十吨,烧结机只有七十五平方米,我国的设计、制造人员大胆尝试,造出一百二十吨转炉、一百三十平方米烧结机,把我国冶金工业的装备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由于采用国产设备,攀钢的建设速度是很快的,从破土动工到投产仅用了五年,攀钢的建设投资仅十二亿元,其中设备投资只有八亿多元,没有用一分外汇。由于采用国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攀钢的备品备件随用随到,从未因备品备件影响过生产。
投产十五年来,攀钢的设备经过不断地改善,完好率在96%以上,主要设备完好率达100%,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十五年来,攀钢生产一直稳步上升,到去年为止,已产铁二千多万吨,钢一千四百多万吨,钢材八百多万吨,高炉利用系数(按钒、钛矿利用系数算)超过了鞍钢、武钢等企业,焦化工序能耗和工业萘的提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钢材品种进入国际市场。1978年以来,攀钢年实现利税平均递增18.5%,去年已全部收回了建设投资。
科研花盛开
有人说,没有科研作先行,攀钢建设不会这么快,这样好。此话并不过分。
攀枝花地区拥有巨大储量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但用这种矿石炼铁,由于钛含量高,容易产生象啤酒似的泡沫状炉渣,影响组织生产;而且这种矿石放入炉内后,不易被消化,不是热结堵塞,就是一涌而出,无法正常出铁。对此,国外已研究了一百多年。某些外国专家曾断言钒钛磁铁矿是不能冶炼的“呆矿”。为了突破这个难关,攀钢的技术人员和国内十多个科研单位联合,经过不断摸索和一千二百炉的试验,终于找出了在普通高炉上冶炼钒钛磁铁矿的方法。这项新的冶炼技术,率先突破了一个世界性的禁区,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之后,攀钢又成功地创造了自己独有的铁水提钢新工艺。使我国从钒进口国一跃成为钒出口国,引起了国外冶金专家的关注。
近五年中,攀钢共取得了一百四十项科研新成果,其中90%以上迅速转化成了生产力;仅在去年取得的六十一项科研成果里,就有六十项当年被应用于生产。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广大的攀钢建设者为祖国作出了卓越贡献。如今,攀钢二期工程已经开工,二滩电站正在加紧筹备,攀钢的建设者正以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把攀枝花的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