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关于建立我国社会主义资金市场的探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07
第5版()
专栏:

关于建立我国社会主义资金市场的探讨
杨培新
我国社会主义资金市场正在兴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所有制和经济政策上的变化,资金状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包产到户,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农民开始有钱,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职工就业几千万人,又增加工资和奖金,手头松动多了。企业扩大自主权,留下部分折旧基金,实行利润留成,后来改征所得税,开始有了自己的资金。地方财政分灶吃饭,地方、部门、单位都有一些预算外资金。国民收入分配中分给农民、职工、企业、地方的部分,财政不能无偿征收,集中资金的职能逐步转移到银行。
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供应,也相应地由财政拨款单一渠道转变为四大渠道。以1983年为例,情况如下:①财政渠道。1983年财政预算内的投资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增拨流动资金部分,新产品试制费部分,共约二百九十六亿元。这里已将基本建设投资中非生产性建设部分、世界银行等的贷款部分加以剔除。②银行渠道。银行吸收存款三百多亿元,加上增发货币、汇兑占款等,共提供四百七十亿元资金。③社会集资。社会集资始于1980年,到1983年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总数在二百亿元左右。其中,包括预算外投资的一部分,城乡人民积累的一部分(农民自有资金投入生产的部分没有计算在内)。④外资渠道。1983年投入三十四亿美元,合一百亿元人民币。以上四大渠道投入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共一千一百亿元左右。通过四个渠道,分别解决了国家的、农民的、集体的、地方的、中外合资的、外资的各种经济成分的资金需要。
根据上述四大资金渠道的情况,我认为中国已经出现了社会主义资金市场的雏形,它正在向前发展,势必要形成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资金市场。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有一个资金市场
为什么会出现资金供应四大渠道,而且向社会主义资金市场发展?
这是出自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在的要求。商品经济要求全国有一个统一的商品市场,同时允许技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还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让商品进入世界市场。相应的要有一个生产资料市场,利于人才、劳动力的合理调剂的劳务市场。单有这些市场还不够,还必须有一个社会主义的资金市场。资金市场需要有国家的、集体的、侨资的、外资的、中外合资的各种金融机构,应当允许有发行股票、发行公司债券、向银行举借短期和中长期贷款、举借外债等多种资金融通方式;不是独家供应,单一渠道,行政核拨。这样才能展开竞争,扩大覆盖面,使企业可以比较,并选择最合理、最有利的资金供应方式。这个资金市场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利息合理浮动,要求还本付息,促使企业讲求投资效益,树立资金观念和利息观念。只有建立这样一个多成分、多形式、多渠道的资金市场,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够取得它所需要的资金,才能保证企业经营自主权,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只有建立这样一个社会主义资金市场,才能使我国彻底摆脱资金供给制造成的资金无偿使用、不讲利息、投资效果低下的情况。因此,建立社会主义资金市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
同资本主义资金市场比较,我国社会主义资金市场的特点是:①社会主义国家金融机构居于主导地位,集体的、公私合营的、侨资的、外资的金融机构居于辅助地位。②资金来源主要是农民、职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提供的,不存在一个食利阶层。③中国的资金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有联系,但并没有打通。由于我国建设过程中外汇需求大,必须实行外汇管理,人民币不可能自由兑换外币,因此资金不能自由流进、流出。
几个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扩大金融企业自主权,特别是扩大专业银行基层机构的自主权,使银行有动力、压力、活力。资金市场,又叫金融市场,包括银行、信托投资、保险、证券、外汇经营机构及其市场。而银行是资金市场的主体,企业的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建立资金市场,首先要求加速金融体制改革,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近年来银行改革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到现在为止,银行统存统贷(存款往上交,贷款向上要)、统收统支(收入往上交,开支向上要)的体制还没有改变。银行实际上是按行政单位对待和管理的,从上级领用业务经费、干部训练经费、职工福利奖金。这种办法使银行事业得不到发展,而且趋于萎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专业银行的基层机构应实行存贷挂钩、收支挂钩,把银行业务发展和基层机构利益、职工利益联系起来。多存可以多放,多收入可以多留成。这样,可以鼓励基层银行千方百计吸收存款,回笼货币,促使其提高贷款工作水平,讲求贷款效益,减少呆帐损失。银行收益多的,可以多提取业务经费,加速电脑化,搞好干部培训,提高银行干部素质,迅速改变银行的落后面貌。要在银行之间展开竞争,使银行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经过竞争,把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
当前的金融体制改革,要围绕着增加储蓄存款、加强服务、提高资金效益来进行。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在于实行存贷挂钩,收支挂钩,调动银行基层机构的积极性,从而迅速改变目前金融事业趋于萎缩的状况。
(二)把资金供应的财政拨款渠道纳入统一的资金市场,并进行改革,建立以建设银行为中心的固定资金市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财政拨款改为建设银行贷款的改革取得一定效果,证明贷款比拨款经济效益好。但是,这个改革还很不彻底,实质上仍然是国家计委定项目,财政部拨款。
财政资金可考虑采取如下步骤纳入长期资金市场:1、财政部逐年把基建投资存入建设银行建设基金项下。财政部负责按预算拨足,建设银行每年向财政部支付利息。财政部对建设银行仅仅是存款关系。2、具体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比较、筛选,均由建设银行进行,送请国务院拍板。国家计委负责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不对具体项目拍板。宏观统筹归计委,微观决策归建设银行。3、建设银行改成真正的银行,自负投资决策的经济责任。4、把建设银行办成长期信用银行,对项目除贷款外,可保有10%的投资,以便进入和掌握企业董事会。建设银行要通过董事会帮助企业作好发展规划,改善经营管理;同时保证国家财产的完整和增殖,管好年终结益和分红,留足公积金、准备金,防止吃光用光。5、财政提供的建设基金不足,建设银行可以代企业发行股票、债券,或由建设银行发行金融债券。也可以就某一个项目搞投资拼盘,邀集地方、企业、集体、群众、外资及其他受益单位投资。6、建设银行运用经济统计和信息,计算建设投资和基建物资、建设力量的平衡;密切注视基建物资市场信息,向政府和社会发布信息,掌握好基建投资规模,并通过支持建材、建筑行业的发展,不断扩大基建能力。
建立健全固定资金市场,有利于遵循经济规律,从根本上医治投资饥饿症,消除投资膨胀,减少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浪费,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
(三)引导社会集资,并积极创造条件,在社会上发行股票,形成长期资金市场。1984年,社会集资迅速发展,如广东东莞县集资规模达六亿元。农村集资办企业,城市企业向职工发行股票,能源、交通大型项目也运用社会集资“搞拼盘”,吸收中央、地方、企业、群众的资金。这种直接集资,由于投资者和经营者直接见面,投资效益一般较好。
应责成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的信托部积极引导集资,并创造条件发行股票。
发行股票最好从现在生产和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开始,以利于较快地树立债信。可考虑先在广州、上海、天津、武汉等城市发行股票,筹办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未设立前,由各专业银行信托部办理股票、债券转让登记业务。
(四)引进海外资金,加速经济发展。我国引进外资的规模逐渐扩大,引进的渠道一是由政府出面向世界银行、日本海外协力基金会等举借长期低利贷款。二是由中国银行从香港、新加坡分行调入资金,从国外同业往来借入资金,在国内发放外汇贷款。到1984年底,外汇贷款累计达二百多亿美元,其中90%是近六年发放的。三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银行在日本、香港以及西欧等地发行债券吸收资金,在国内贷款。四是侨商、外商在国内投资,搞独资或中外合营企业。侨商投资已进入能源、交通重点建设领域。如胡应湘对广深高速公路第一期工程投资四点七亿美元,对东莞县沙角七十万千瓦火力发电厂投资四点五亿美元,对深圳火车站投资六千万美元等。
由于引进外资的规模要受我国出口、旅游外汇收入的制约,因此,引进外资首先要用于发展出口拳头产品,增加外汇收入,为进一步运用外资创造条件。我国引进外资有一个有利条件,这就是香港是世界第三国际金融中心,辐射亚洲、太平洋地区,我们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但这方面又受到国内企业经营水平的制约。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在7—10%左右,而我们的企业连现在国内银行放款利息6—8%都负担不起。这里,有一个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资金利润率的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才有可能用上更多的海外资金。
建立社会主义资金市场,其根本之点,就是彻底废止僵化模式下建立起来的按行政方法进行资金分配的体制。这里包括通过行政机构分配预算投资,无需偿还本息,不讲可行性研究,不搞技术经济论证;还包括银行统存统放、统收统支的信贷体制,规定企业只准在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开户,禁止企业之间发生资金转移,禁止银行之间的横向资金联系等。建立社会主义资金市场,要求按市场原则组织资金供求。建设银行作为长期信用银行自负经济责任,自作投资决策,根据可行性研究,对确有投资效益的项目进行投资和贷款。各专业银行基层机构自负盈亏,依靠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依靠自己的业务收益安排开支。银行对企业择优贷款,企业可以选择服务态度好的银行开户并向它申请贷款,银行和企业之间是平等的法人关系。因此,建立资金市场不仅包括开放股票、债券、长期资金市场,而且包括拨款改贷款,把银行办成企业这样一些根本性的变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