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食肉糜”和“补月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08
第8版()
专栏:

“食肉糜”和“补月亮”
慕雷
晋朝司马衷当皇帝,有人告诉他老百姓没饭吃,饿死了,他反问一句:“何不食肉糜?”清朝道光皇帝也是够昏聩的。他颇喜旧衣(多半是穿给别人看的),有一次套裤膝盖部位磨损,他叫内务府织造局织补,织造局敬谨从命,精心织补了两个淡黄色圆块,道光和内臣美其名曰“补月亮”;事后,织造局上奏说报销白银五十两,道光连说“便宜”。
中国封建社会万千官吏,上上下下,大大小小,昏庸腐败者不在少数,闹出的奇闻举不胜举。这些笑话,在今天怕不仅是供人喷饭的。
说到今天,首先想到《瞭望》周刊的一则报道。只是去年,胡耀邦同志的足迹就不下六十个县市。他已到过全国两千二百多个县中的一千五百多个。其他不少中央领导同志,去年也到过许多地方调查研究。然而,一些地方的领导部门或领导人,是不是都能受到点影响,对官僚主义积习有所自省和改变呢?老百姓穿的怎样,吃的什么(特别是革命老区和边远地区农村),住的如何(特别是大城市的工人住宅区),恐怕并非所有的干部都“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有的甚至依然是“两眼一抹黑”。至于老百姓头脑里想的是什么,心里着急的是什么,可能都不甚了然。但他们却在那里发号施令。
前些年有两句口号,一是“胸怀全中国”,二是“放眼全世界”,现在不怎么提了。依我说,这两句口号虽然有点“老”,但与共产党的宗旨倒是很吻合的,重温一下大有好处;对极少数官僚主义者,尤其必要。其原因是这些官僚主义者现在眼里见的,心中装的,只有自己,外加老婆和孩子。
“食肉糜”和“补月亮”,只有在禁城皇宫里才会发生。“万元户”在今天的中国确实有,但毕竟是很少数。现在的有些事情,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心要跳”的。最近,我接触了一位原新四军老干部,他一贯勤勤恳恳,被认为是没有官僚主义的领导。去年秋天,他到曾经工作过的沂蒙山区“走马看花”,串了住过的村子,到老房东家作了客,感慨不已。他说,在大城市三十多年,不断看报纸、电视、电影,也没少听其他人介绍,可到底没有真正了解老区的情况;原以为他们也都吃上大米白面了,这次才知道,不再发愁饿肚子是真的,可苞米面和山芋干在此地的口粮里还占很大比重。他动情地说:“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好哇!我今年六十五岁了,觉得肩上的担子比以前更重了。”他的重担,该由年轻的接班人顶替了,他的“反省”,也值得后来者牢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