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克服困难靠改革——访全国人大代表、衡广复线工程建设副总指挥杨其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09
第5版()
专栏:

克服困难靠改革
——访全国人大代表、衡广复线工程建设副总指挥杨其华
本报记者 戴玉庆
全国六届四次人代会期间,记者走访了人大代表、广州铁路局局长、铁道部衡广复线工程建设副总指挥杨其华同志。一见面,杨其华就精神振奋地向记者介绍了工程最新的进展情况:
今年一季度,工程建设者们完成了投资一亿零一百八十五万元,路基土木石三百三十一万立方米。
全线最关键的大瑶山隧道工程又掘进了一千五百余米,这条我国最长的双线铁路隧道,目前只剩下一千六百米即可凿通。整个工程比以往大大加快了建设速度。
“衡广复线不建成,就会拖国民经济的后腿。”杨其华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这条复线的经济价值。
京广铁路现在是“北段两条线,南头一根肠”。在全长二千三百公里的南北大动脉上,北京至湖南衡阳早已建成复线,只是衡阳至广州的五百多公里铁路仍是单线。近几年,铁路部门虽然尽了最大努力挖潜,扩大运输能力,但是广东省每年仍有近四百万吨物资无法运进来。衡广复线开通以后,衡广之间的铁路客、货运量将分别比现在翻一番,可以明显地缓和运输紧张的状况。
“前景光明,困难不少”。杨其华并不讳言工程遇到的难处。早在1978年,衡广复线就已破土动工,可是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整整八年时间工程进展缓慢。到1985年底,总量为六千二百四十八万立方米的路基土石方(可绕地球一圈半,筑一道高、宽各一米的土墙),还有一半未完工;正线铺轨只完工13%,还有七百八十一公里线路没有铺轨;一百五十五公里复线电气化铁路尚未动工;大瑶山隧道断层及涌水问题也有待根治;此外,降低工程造价的任务也需要各有关方面做出很大努力。尽管有许多困难,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衡广复线必须在1988年年底之前建成通车。
时间只剩下两年九个月了!面对千钧重担,杨其华认为,克服重重困难的法宝是“改革”。对于这一点,杨其华有亲身的感受。1984年2月,杨其华参加了广深铁路复线工程建设,对旧的基建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大胆推行了“招标、投标、发包”,通过竞争择优选用施工单位,使工期提前了一年,造价比概算降低了近10%。
“旧的铁路基建管理体制是施工单位吃国家的大锅饭,导致工程不计成本,浪费资金和人力、物力,工期一拖再拖。有些施工单位,习惯于‘民工干,路工看’,动辄花钱雇民工,把累活、脏活推给别人,造价压不下来,人也变懒了。这种体制非改革不可!”杨其华告诉记者,衡广复线建设将按照基建体制改革的要求,实行招标、投标、发包,以增强施工建设单位的“投入产出”观念。杨其华说:“衡广复线既是国家的一项重点建设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基建管理体制的改革工程。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快建设速度,争取提前完成这项重中之‘重’的光荣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