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部门审核通过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正式公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12
第3版()
专栏:

  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部门审核通过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正式公布
本报讯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广播电影电视部审核通过,已经正式公布。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与1963年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以下简称《初稿》)相比,这个审音表作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修订:
一、更改或统一《初稿》读音。可分三种情况:
(一)统一读音,取消异读。例如“呆”原有ái ,dāi二音,前者只用于“呆板”一词,现审定统读为dāi,取消ái音。有:
橙(统读chéng) 闯(统读chuǎng) 从(统读cóng)
呆(统读dāi) 幅(统读fú) 脊(统读jǐ)
迹(统读jì) 绩(统读jì) 芒(统读máng)
盟(统读méng) 嬷(统读mó) 澎(统读péng)
槭(统读qì) 绕(统读rào) 啥(统读shá)
胜(统读shèng) 唯(统读wéi) 萎(统读wěi)
哮(统读xiào) 寻(统读xún) 驯(统读xùn)
凿(统读záo) 侦(统读zhēn) 指(统读zhǐ)
掷(统读zhì) 卓(统读zhuó)
(二)审定某音只适用于某些义项。有:
葛(读gé,但作姓氏都读gě,包括单复姓)
骨(除在“骨碌”、“骨朵”中读gū外,都读gǔ)
擂(除在“擂台”、“打擂”中读lèi外,都读léi )
蓝(读lán ,在“苤蓝”中读lan,不读la)
潦(在“潦草”、“潦倒”中读liáo)
秘(除在“秘鲁”中读Bì外,都读mì)
苫(名物义读shān,动作义读shàn)
臭(在“乳臭”、“铜臭”中读xiù,指“气味”)
(三)保留文白两读。有:
荨(文读qián,口语读xún)
杉(文读shān,口语读shā)
血(文读xuè,口语读xiě)
钥(文读yuè,口语读yào)
二、增补审音词条。可分为两类:
(一)增补《初稿》未审的词条。有:
曝(在“曝光”中读bào,在“一曝十寒”中读pù)
嗟(统读jiē)
螫(文读shì,口语读zhē)
往(统读wǎng)
沿(统读yán)
荫(统读yìn。“林荫”、“树荫”写作“林阴”、“树阴”)
帧(统读zhēn)
(二)统一字典、词典注音不一致或社会上误读较多的词条读音。有:
猹(统读chá) 汲(统读jí) 拎(统读līn)
牤(统读māng) 蹼(统读pǔ) 任(姓和地名读Rén)
霰(统读xiàn) 筑(统读zhù)
三、删汰《初稿》部分词条。按不同情况举例,有:
(一)本无异读。如“队伍”、“理会”等;(二)罕用词语。如“刍荛”、“鞲鞴”等;(三)方言土音。如“告送”、“归里包堆”等;(四)不常用的文言词语。如“睥睨”、“肯綮”等;(五)轻声不审。如“消息”、“正经”等;(六)音变现象。如“胡里八涂”、“毛毛腾腾”等;(七)重复累赘。除“统读”而删略的词条外,如“色”字原有二十三条,“血”字原有十八条,这次都予以删汰。
统观《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这次修订对《初稿》原订读音的改动,是十分慎重的,既符合普通话语音发展规律,又便利广大群众学习普通话,是值得欢迎的。
据悉,《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已由语文出版社赶印,不久即可问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