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未来属于中国”——访全国政协常委、香港知名企业家安子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13
第3版()
专栏:

  “未来属于中国”
  ——访全国政协常委、香港知名企业家安子介
  新华社记者 何平 薛建华
4月12日上午,刚刚参加完政协全国委员会六届四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工商业著名人士安子介先生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高兴地接受了这所国内对外经济贸易最高学府向他颁发的名誉教授聘书。在座的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们热烈鼓掌,向他表示衷心祝贺。安先生激动地说:“感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我的聘请,这是我一生中获得的最高荣誉。”
安子介先生集学者和实业家于一身。作为一个学者,他在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纺织印染等方面造诣很深,有许多专著问世。作为一个工商业者,他所领导的南联实业有限公司是香港最大的华资综合性纺织染业集团之一,为香港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他历任港英立法局、行政局的非官守议员,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副主席,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香港工业总会主席,香港棉纺业同业会主席和香港日本经济委员会兼联络委员会主席等职,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干活跃在香港政治和经济的舞台上。近年来,他为香港主权的收回和海峡两岸的统一做了大量工作。1985年,他先后出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北京饭店他的下榻处,记者访问了这位香港南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安子介先生原籍浙江定海,后来毕业于上海圣方济学院。他自幼喜欢钻研语言文字,十七岁即有译著《陆沉》一书问世。对外语的熟谙,为他以后长期的对外贸易生涯打下了良好基础。他的学生时代,正值日本帝国主义进犯我东北三省。列强的欺侮,使他痛感中国的衰败。他决心振兴民族经济,以实业拯救祖国。但是,在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半殖民地中国,发展民族工商业谈何容易。
为了阐发谋求振兴民族经济之道,他在从事工商业之余,先后在报刊上撰文论述工商管理与国际贸易问题,这些论著以其精辟独到的见解引起了有关人士的瞩目。
抗日战争爆发后,安子介先生逃难到了当时的大后方重庆。在战乱、动荡之中,他一面继续经营外贸业务,一面冒着敌人的轰炸,在防空洞内秉烛著述,终于写成了国内最早的一本关于外贸知识的专著《国际贸易实务》。经济学界著名前辈马寅初欣然命笔,为此书作序,称此书“说理透彻,罗材广泛”,“足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际之间一良好之桥梁”。由于这本书在我国国际贸易研究中自成体系,因而成为许多外贸研究人员的必读书之一。
安子介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应归于他的外贸实绩;而他在学术上的研究成果,又促进了他在经营上的进展。安子介在投资方向上很有头脑。他认为,投资应该有利于香港的繁荣、稳定与发展,因而他的投资主要在纺织、交通、电力等方面。六十年代,当时香港纺织品出口受阻,安子介被同行推举为香港纺织团团长,率团前往欧美各国游说,他不负众望,先后在十七个国家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终于使香港纺织品一举进入欧美市场。此后,他便被推举为香港棉纺织会主席。1976年,他又以出奇制胜的策略,使皮货占领了日本市场。现在,日本从香港进口的皮货已占到进口总数的70%。
几十年来,安子介先生虽身在香港,但却时刻关注着祖国内地的建设事业。近年来,他在香港和内地的一些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就如何保持内地与港澳在经济上相辅相成、共同繁荣等问题作了论述。特别是1983年担任了全国政协常委后,在几次政协会议上,他都积极发言,对祖国的开放政策和经济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他看到北京的第三产业比较落后,便主动提出在妇女用品和食品加工等方面为北京提供咨询服务并进行合作。最近,他又同两个儿子一起研制成了一种具有写字、计算机储存、输出、电视、密码通讯、监视等功能的“安子介写字机”,并已向我国的专利局申请了专利。
安子介先生指着摆在桌上的写字机说:“这部写字机是根据汉字部首切除法发明的,具有易学、易记、易用和多功能、轻便、便宜等优点。我想通过这部机器的发明,来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而不衰的语言文字是何等的博大精深,何等的富于生命力。”
安子介先生今年虽已七十四岁高龄,但精力充沛。他纵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侃侃而谈,毫无倦意。他操着一口浙江乡音说:“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日渐衰退,唯有中国的经济发展欣欣向荣,方兴未艾。特别是这次列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听了赵紫阳总理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我作为一个老工商业者更感到鼓舞。”他说:“整个‘七五’计划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实事求是,知己知彼,视野开阔,深入细致。我相信,只要内地同胞与港澳同胞团结一致,加强协作,‘七五’计划就一定能实现,未来一定属于我们中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