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总结规划和统计会议强调 对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必须长期坚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13
第4版()
专栏:

  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总结规划和统计会议强调
  对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必须长期坚持
  本报讯 记者王娜梅从4月5日至12日在天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总结规划和统计会议上获悉:去年,我国二十八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六十二万所中小学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占中小学总数的66%,比1980年增加了十八万九千多所。许多事实说明:勤工俭学活动不只是为了经济效益,它对培养少年儿童的劳动观念、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起了积极作用。
1985年,全国有八千八百五十九万名中小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占应参加劳动的在校生的一半左右,有些省达到90%以上。辽宁、吉林、山东、青岛、上海、四川等省市专门组织编写了劳动课教材,配备了教师,制定了有关的规章制度,出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1985年校办工农业的总产值已达五十亿零五千万;勤工俭学纯收入达十三亿二千多万,比1980年增加了九亿。整个“六五”期间,勤工俭学纯收入平均每年递增25.9%;五年的纯收入共计四十二亿,其中用于补充教育经费二十二亿九千万元,这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此同时,全国已有二十四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勤工俭学的管理机构,勤工俭学的理论建设也得到重视和加强,成立研究会或筹备组的省、市、区已有二十六个。
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忠德到会讲了话。他说:“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改革,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项有效措施,必须长期坚持。”他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把勤工俭学活动纳入工作计划,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会上,代表们还讨论了“七五”期间我国中小学勤工俭学的发展规划要点。这次会议是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召开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