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9阅读
  • 0回复

借鉴·激励·奋进——莎士比亚戏剧节感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14
第7版()
专栏:

借鉴·激励·奋进
——莎士比亚戏剧节感言
孙家琇
今年4月,我国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由两院两会——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主办,并分成南北两片,在北京和上海同时举行。这是纪念这位伟大的英国戏剧家逝世三百七十周年的有意义的活动。
这次活动本身以及有很多单位踊跃参加和积极筹备的情况,就能说明莎士比亚在中国的影响了。他的名字和作品,从清末相继传入我国以来,尤其是在解放以后,随着翻译、演出和分析研究的增多,日益受到读者和观众的珍爱。莎剧曾给中国话剧的发展以有益的营养,我国的话剧大师们都曾有意识地向莎剧借鉴过。这次戏剧节是一件新事,它不仅体现我国人民对于莎士比亚的景仰,有助于增进我们同英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友情,而且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发展我们的戏剧事业,应该是有助益的。它可以促使我们的戏剧艺术家和莎剧爱好者,更有意识地去探讨和借鉴莎剧当中有益于今日的创作经验。
人类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莎士比亚戏剧同现代以及我们今天的关系,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的人由于弄不清这个关系而产生了类似下面的态度或看法,例如不注意莎剧作为戏剧脚本的旺盛生命力,而只把它奉为经典著作和高深的剧诗来学习和钻研,不免把莎剧变成了古雅深奥的书本学问。又如承认莎剧伟大,但是偏重它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把它视为“大、洋、古”,认为它作为历史的产物,即使再好,它的思想和形式也是陈旧过时的了。再如,认为莎剧里的人物角色、故事情节以至戏剧手法都太遥远离奇,不够真实,缺少现实感,不能使人感动,这样也就不去认真地注意剧中的精华,领会它的认识价值和艺术魅力了。再有,立意创新,要吸取西方戏剧的艺术经验,却容易简单笼统地把各种现代派戏剧置于莎剧之上,以为比莎剧新颖“先进”和更有借鉴价值。凡此种种,不是不正确,就是不够全面和切实,因而会妨碍我们更好地分享这份人类财富——戏剧艺术的瑰宝。这就有必要提出一个希望来,即尽力弄清莎士比亚戏剧和现代的关系。
莎士比亚具有乐观主义精神和时代前进的意识,但他又宣扬抽象的人性论和带有基督教意识的人道主义。这些都是必须看到和批判地对待的。拿后一项为例吧,恩格斯说到歌德的伟大在于能“使艺术摆脱宗教桎梏”时,就指出过:“在这方面,无论是古人,还是莎士比亚,都不能和他相比”。但重要的是:在辨别莎士比亚各种局限性的同时,也要看到莎士比亚戏剧反映人类走上近代、现代历史阶段的新的本质。这里用近代、现代的提法是为了强调指出,诞生莎士比亚戏剧的那个时期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虽然是近代的黎明,却至今在世界极大范围内远未结束,而只是经历了发展恶化阶段,并且仍在继续经历着。这也正是为什么莎士比亚所思考和抨击的严重问题,今天在世界多少地方广泛地和变本加厉地存在着。不信的话,可以看看随手列出的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某些主题和问题。
象《哈姆雷特》和《麦克白斯》中的政治野心、血腥暴力和社会黑暗;象《奥赛罗》里埃古式的智能与道德分家的那种邪恶,最为圆滑奸险的两面派、假忠诚、“玛基雅维理式”的不择手段;象《李尔王》里的忘恩负义、两代人的冲突倾轧、贫苦人的非人处境等等;象《特勒伊洛斯和克雷茜达》中旷日持久的愚蠢战争、盲目的和无耻的两性关系;象《雅典的泰门》里,黄金——“有形的神明”和“尽人可夫的娼妇”之为害,等等。正是这种种问题和思想深度使莎士比亚戏剧获得了真正的社会性和现代性,仍然可以给当代世界擎起照妖镜。试问: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有多少现代剧作能有这样的思想深度和揭示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罪恶实质的惊人力量?有多少是以同样令人难忘的活生生的典型形象体现其内容的呢?
另一方面,莎士比亚在他的剧作中表现出鲜明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他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换体裁和题材,在剧中塑造理想人物,提出社会问题,表现出对于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他所向往的“人的价值”、“人性美”、伦理道德观念、爱情和婚姻自主、国家富强、社会安定等等人道主义理想,以及可能受到莫尔《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影响而产生的,对于公正美好的人类生活的要求,至今仍是世界上千千万万人可望而不可即的。
应该进一步明确肯定的是,莎士比亚戏剧实际上开了近代、现代戏剧艺术的先河,而不是属于古代传统的了。当然,他继承了各种约定俗成的剧场老套子,常用些落后的传统手法,不能不写些低级的脏话和噱头,不能摆脱宗教迷信的细节。但是他首先借哈姆雷特之口提出了要给时代照镜子,显示它“演变发展的模型”和“善恶的本来面目”这种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戏剧观。他对于表演艺术和观众反应极为注意,而这两方面是戏剧的根本。再有,他是一个真正以人为中心的剧作家,着力于表现各种人的性格、情欲、社会斗争、处境与命运等,因而创造了形形色色真实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尤其突出的是,能在展示广阔的生活背景之下,对于人的精神世界体察入微,从而最善于揭示人物心灵的体验,特别是隐秘复杂的活动与变化,而这又是同生理上的反应密切相连的。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或精神世界是现代文学艺术家们极感兴趣的领域,也是我们戏剧创作的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莎士比亚展示人的精神世界的特点和成就是值得注意的。
李卜克内西谈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是“多么欣欣向荣”时,曾强调它是“从取之不尽的矿藏中吸取灵感,这矿藏的来源就是生命力量与人类活动的总和”。莎士比亚广泛地接触生活并以高度的敏感密切观察周围世界,因而能够兼收并蓄、包罗万象。所以别林斯基早就说过,心理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等等都可以从莎士比亚戏剧中受到教益。所以多少音乐家、舞蹈家和美术大师们常以莎剧为蓝本创作出各种作品来。而现代剧作家们也是常向莎剧觅宝的,有的拾取了自以为适合其主张与流派的种子,置于自己的土壤之内;有的受到了有益的启发加以创造性的运用。然而他们取走的种子或枝叶,总比不上粗壮长青的参天大树。
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正在向宏伟的目标奋进,迫切需要清除各种旧痕与新病,培养更高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应该说,莎士比亚的正面理想与此并不相悖而是可以被吸取的。莎士比亚诗剧闪烁出来的理想光采,仍然可以激励我们,使我们联想到我们的理想与职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