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山西省阳高县委认真抓企业整党 学政策 划界限 刹歪风 促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15
第5版()
专栏:经验交流

  山西省阳高县委认真抓企业整党
  学政策 划界限 刹歪风 促改革
山西省阳高县委在企业整党中,针对企业的特点,组织广大党员学政策、划界限,进行党性教育,收到了好的效果。
一是划清改革失误与钻改革空子的界限。县委抓住县日杂副食品公司跨行业经营汽车问题这个典型事例,发动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提高了人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大家明白了,凡是趁改革之机,违反政策规定,不顾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企图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私利的行为,都属于钻改革空子的不正之风,必须坚决刹住;而那种在改革中大胆探索,不是为了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的改革行为,只是由于缺乏经验或客观上的某些原因,出现了一些偏差或漏洞,才属于失误,应当通过完善改革加以纠正。
二是划清多劳多得与不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滥发奖金实物的界限。县委在认真处理某厂滥发奖金问题时,帮助大家从所发奖金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留利部分比例上,从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的处理上,从是否按规定缴纳了奖金税和企业内干部与职工的分配上进行比较和鉴别,使大家分清了什么是合理的奖金,什么是滥发奖金。
三是划清正常业务往来和行贿受贿的界限。县委运用正反典型事例进行对比教育。如县针织厂去年9月份原料紧缺,面临停产。当他们向外省一家棉纺厂购买原料时,对方提出买一吨原料另加二百元“好处费”。他们拒绝了对方这种不正当的要求,广泛发动全厂职工献计献策,终于从北京购回原料,没花一分“好处费”,解决了燃眉之急。相反,向阳商店的个别领导为了获取三百八十元“好处费”,从外地一家电器厂购进质次价高录音带一千六百四十盘,销售不畅,积压资金四千元,使单位蒙受损失。这样,一对照一比较,大是大非清清楚楚。
四是划清正常招待来客与大吃大喝的界限。通过对一些典型事例的剖析,大家明确认识到,在待客问题上,只要按照“必需、合理、小额”的规定,用餐标准适当,陪客人数精简,就容易区分必要招待和大吃大喝的界限。
五是划清执行厂长(经理)负责制选贤任能与滥用职权的界限。有一个企业的厂长滥用职权,不按照正常的组织程序,随心所欲地撤换了一位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副厂长。更为严重的是,他超越厂长的职权范围,把这个同志的厂工会委员的职务也撤掉了。县委帮助这位厂长区分什么是大胆负责、从严治厂,什么是滥用职权、胡作非为,使他深刻认识到,自己那样做,确实滥用和超越了厂长的权力,严重违背了党的组织原则。随后,这位厂长主动纠正了自己的错误。
六是划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不择手段“一切向钱看”的界限。通过剖析肉联厂原党支部书记兼厂长王固基犯错误的事例,使一些原来认为“改革就是承包,承包就是多捞”的同志,搞清了放开、搞活决不是无规无矩,无章无法,提高经济效益也并不是不讲手段,不看途径,不顾社会效益。东风旅馆的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钱要挣,利要盈,但一定要挣得理直,盈得正当。”
由于界限划清,认识提高得快,使不正之风得到了较为有力的纠正。目前,全县各企业单位对1985年滥发的三万五千五百多元奖金已作了全部清退,纠正行业歪风又有新的突破;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歪风已被刹住。不正之风的纠正,推动和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杨富春 刘彦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