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草籽积压的症结与出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16
第5版()
专栏:经济信息

  草籽积压的症结与出路
全国去年生产的草籽尚有50%积压在库。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草农得到实惠,并调动各行各业种草的积极性。
去年我国草业建设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转机,其标志之一就是结束了草籽品种单一、大量依靠进口的历史。据统计,1985年全国草籽产量为三万五千五百吨。但却给草业部门带来了新的忧虑:全国草籽有近50%积压在库。如辽宁省积压了一千二百吨;山东省齐河县草籽繁殖场,由于草籽卖不出去,职工工资都无钱发。
在我国草业需有一个较大发展的情况下,草籽反而出现大量积压。美国和苏联的草地面积与我国差不多,其优良草地面积比我国大,每年产草籽高于我国七至八倍。看来,我国草籽产量可说是“短缺性过剩”。
产生这种过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草籽发展速度大大高于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地的速度,造成供过于求。(二)草籽产量高,收效明显,而人工种草收益少,发展慢,种草的社会生态效益也难以计算,因而种草的积极性还没有真正调动起来。(三)现在草籽的购买者和使用者大都是国家畜牧部门,这些部门国家拨的钱毕竟有限,而农牧民尚未成为草籽的主要购买者。
要解决草籽积压问题,关键还得更多地支持和鼓励人工种草和草地改良。现在发展草业仅靠国家拿钱种草,显然是不行的。必须广泛地调动农牧民种草积极性。实践表明,只要种草效益显著,农民就能成为草籽的购买者。近几年,甘肃省草业发展较快,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每种一亩草可得鼓励金五元;河北省黑龙港地区由于兔、鹅饲养业的发展,出现了种植紫花苜蓿热;湖北长阳县由于种草养猪收益高,豆科三叶草也得到了发展。只要把牛、猪、羊、兔等草饲产品放开,让草农得到实惠,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动各行各业多种草,而不是把种草仅当作畜牧部门一家的事,草业生产一定会兴旺发达起来,草籽就不会积压,而是要大大增加。
贾幼陵 陈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