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在大自然里发现美的灵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16
第8版()
专栏:我与散文

  在大自然里发现美的灵魂
  张守仁
三十二年前的春天。
雨滴在窗玻璃上流淌,象是透明的小虫子向下扭曲爬行。窗外的南京,一片迷朦。除了大片的梧桐叶外,什么也瞅不见。不知是谁弹的钢琴声,穿过雨丝,钻进浓荫,象清泉似的渗进我的小屋里。一种莫名其妙的感动的情绪在我心中翻涌起来。于是我坐到桌旁,在那被春雨打湿了的钢琴声的伴奏下,捕捉我的心灵,开始我的涂鸦之作。我喜爱屠格涅夫和普里什文的散文。屠氏的文笔描绘出猎人在草丛中趟开的绿色足迹,充满树林和草原的气息。普里什文经常在森林里写作,潮湿的树墩就是他的书桌。他认为大自然就是人之心灵的镜子。他在大自然里寻找和发现人的美的灵魂。阅读他的作品,仿佛沿着羊肠小径走进原始森林,那里有溪泉的琤琮,树叶的絮语,野草的芬芳,能闻到浓郁的泥土气。
要写出这样的散文佳作,就必须细致地观察自然,用整个心灵去体会。我在山野里常常惊骇于自然界许多动植物形体结构之完美。随便一株小草,随便一棵树,随便一只鸟,随便一条鱼,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的形体结构、它们的色泽、它们的姿态,和环境之间显得那么和谐,自然天成,本身就是一篇至美的佳作。
为了写好散文,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观察,寻找独特的发现。我常常为感觉的迟钝而遗憾,偶有意外的收获,便赶紧记载下来。有一年秋天,我到大兴安岭林区游览,发现那些颜色斑斓的叶子,那些变橙、变黄、甚至变红的叶子,大都系劣质的杂木、灌木、草本植物所长。它们因为素质不佳,经不住霜冻和寒风,就过早地萎缩、变色,显示出行将凋落的病态。而那些优质的松树,却郁郁葱葱,虽处逆境仍不变本色。这样一想,那染醉秋林的红叶,何美之有?根据这种对红叶的认识,我写成了《秋林随想》。当然,一种自己的感受也就在其中自然流露了。
我在另一篇散文中写黄昏的景色,写到一只蜗牛。我写了蜗牛的两只触角,它背负的沉重的贝壳,它在泥地上爬行时的闲适。但一位女作者看了我的初稿后,来信描述了她看到蜗牛时的另一种感受:蜗牛简直是在阳光心里爬,而且无法爬出阳光的圆圈。蜗牛让夕阳都照得透明了,鲜红了,两只触角亮得你都看不清了。在她的感受中,蜗牛是漂亮神圣的。看了信,我自愧不如,更受到启迪:应当有自己独特的观察,独特的领悟。有了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感受,才能使自己的散文具有特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