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似曾相识话顾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17
第8版()
专栏:

似曾相识话顾荣
  邵燕祥
有人看了电视剧《新星》,说顾荣是个官僚主义者。我没有立即表示赞同。记得当年相信官僚主义者除了“三餐不食”这一点不象以外,其他方面都很象一具泥塑木雕:“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跟这个典型形象相比,顾荣似乎并不尽然。就拿头两条说吧,他哪是一声不响?他有沉默不语、含威不露的时候,而他更能在大会上有板有眼、抑扬顿挫地作一些既原则又抽象的指示;对他来说,重要的不在于他具体指示什么,而是他在这里作指示——行使权力是最有力的显示权力,显示权力常常又是最有力的巩固权力。他的谆谆教诲能让李向南闻到一种很熟悉但很难忍受的气息,以至感到压力、约束感和有针对性的警告。他不会象冯耀祖那样露骨失态地说:“有机会才下手”,并且会当场嗔责:“这是共产党的语言吗?”这个顾荣又岂是二目无光?单是林虹就碰上他阴沉的、干燥的、不露声色然而含着锋刃的目光,这样的目光也使一些部下如鼠避猫地不敢正视。别看他有时眯着眼,迈着方步,他却在处变不惊中等待对方犯错误,在谈笑之间捕捉一切大有文章可作的战机。……老谋深算的顾荣,在一县之内举足轻重,谁能把他比成“十分无用”的神像呢?
然而即使在封建时代,为官的功过也不是全凭老王卖瓜。有个县官向阎罗王辩解说:“某虽无功,亦无罪。”阎罗说:“公一生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对顾荣且不必考核三十年的政绩,光就他在对林虹打击报复和小学校舍倒塌伤人这两件事上的“领导责任”来说,叫作官僚主义也不算言重吧?
如果说过去有人自称“为艺术而艺术”,则顾荣也许可以算是
“为做官而做官”的类型。他爱做官,会做官,深通“为官之道”。他每天早晨背着手在城里转一圈,在人们笑脸相迎的充满敬意的招呼中,还只是领略一种当家长的权威地位和心理满足;而如同他行动坐卧都念念不忘要获得威信一样,保持手中权力已经成为他生活的第一需要;为了满足这个需要,他尽管做的是共产党的“官”,满口是“共产党的语言”,行动上却已经不惜乞灵于从太极拳悟出的以静制动的拳经,还有旧官场政客那一套恩威并施的手段了。
清代一位当过大官的文人说过:“仕宦热中,其强悍者必怙权,怙权者必狠而愎;其孱弱者必固位,固位者必险而深。且怙权固位,势必躁竞,躁竞相轧,势必排挤。至于排挤,则不问人之贤否,而问党之异同;不计事之可否,而计己之胜负。流弊不可胜言矣。”这番十分清醒的话,简直可以一字不改地移作顾荣这个又强悍又孱弱的人物的画像。是工笔肖像,不是漫画。
不过据说“为艺术而艺术”的人其实是没有的,然则顾荣也不会单纯“为做官而做官”,当然更不会是为了为人民服务了;那末他之“做官”在主观上和客观上究竟是为着什么呢?——“我非鱼,不知鱼之乐”,但是愿与观众和读者一起深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