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一年只写三四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17
第8版()
专栏:文坛风景线

  一年只写三四篇
  方诚
青年作家史铁生自打一九七九年在《当代》发表了《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更多的人熟悉他了。他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一九八三年和一九八四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从那时起,到这位下肢瘫痪的年轻人的家里来约稿的、采访的络绎不绝。
前些天我到他家串门儿,就遇到一位报社的同志正在向他约稿:“我们打算近期出试刊,希望你多支持,给我们写篇小说。”报社同志单刀直入,表明来意。史铁生坐在双轮车上,微笑着,爽快地回答:“不是驳您的面子,我写不出来,我每年只能写三四篇。”
对方又说:“两千来字的也行。你是名家。”“恐怕不行,我的手可没那么快。”史铁生说。
对方觉得事儿有点不好办,又退一步:“写篇散文或者杂文也行。”“我有感才能发呀。”史铁生笑着摇了摇头。
两个人拉大锯,扯大锯,足有个把钟头。到了儿,那位同志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两年前,我到他住的大杂院去过,他那间小平房里只有一张床和一张写字用的桌子。如今两年过去了,他的名声大了,可他的家里仍没什么时髦的高档家具。他的生活来源,主要还靠民政部门每月救济的几十块钱。
如今,全国报刊多得数不清。说真格的,他若多发几篇稿,没得说。可他觉得,写小说,或为了与人同享快乐,或为了分担哀伤,或为了互相理解,或为了共同探讨问题,决不能不负责任、图名图利。
史铁生年纪轻轻,他倒真有个主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