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以出养进 以进促出 胶东半岛进出口形成良性循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18
第2版()
专栏:

  以出养进 以进促出
  胶东半岛进出口形成良性循环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毛致存、杨凤山报道:胶东半岛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出养进、以进促出”的外贸良性循环。这种合理的进出口格局,开始扭转多年来外贸工作的被动局面,促进了这一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胶东半岛包括青岛、烟台两市所属的二十多个市、县、区。自1984年国家正式决定这两个市为沿海开放城市以来,胶东半岛的外贸工作逐步走上“出口创汇——引进技术发展生产——继续扩大出口”的良性循环轨道。今年一季度,两市的出口商品收购值比去年同期增长30%。近两年来,他们共引进六百多项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了一批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进一步扩大了出口商品的能力。这种良性循环的形成,主要是在指导思想上理顺了三个关系。
——克服争外汇、抢引进的倾向,把功夫首先用在出口创汇上。开放初期,一些部门和单位纷纷向上级争外汇,要引进项目。面对这种情况,青岛、烟台两市的领导同志认为,如果不首先确立用汇先创汇的指导思想,不仅引进会成为无源之水,而且会造成整个外贸工作的恶性循环。他们从实际出发,对干部和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制订了物资奖励和资金扶持等措施;最近又把外汇留成的政策落实到了每个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调动了各方面出口创汇的积极性。去年以来,青岛、烟台两市仅新开拓的出口产品就有一百多种,比原有出口产品增加了三分之一。青岛市从事出口商品生产的一批老企业,虽然大多需要引进先进技术或设备加以改造,但他们从大局出发,发挥现有生产能力,开发名牌出口产品,现在已有三十一家工厂年出口商品收购值达千万元以上,占全市出口收购总值的67%,成为创汇的骨干企业。
——把“双手抓城市”改为“一手抓城市,一手抓农村”。过去,青岛、烟台两市在发展出口商品生产上,两眼主要盯着城市工业品,对有潜力的农村开发不够。最近两年,他们在抓好城市出口商品生产的同时,大力帮助农村建立“贸工农”型的各类生产基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去年,青岛市的六县出口商品收购值比上一年增加50%,创历史最高水平。
——把有限的外汇花在引进提高出口创汇能力的项目上。青岛、烟台两市分别制订了外汇使用管理制度,集中外汇资金保生产重点。青岛制钉厂用三十万美元引进鞋钉机,更新了老设备,使全厂鞋钉出口量占了全国的64%。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