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关于夏时制的说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19
第3版()
专栏:

  关于夏时制的说明
夏时制也称经济时制。它的含义是:当夏季来临的时候,把时针适当拨快;到秋季来临的时候,再把时针适当拨慢。这实际上等于把夏季作息时间适当提前,目的是充分利用日光,节约能源。这个办法是二十世纪初英国人威利特首先提出的,但是被英国议会否定了。几年以后,即1916年3月,德国首先采用了夏时制。隔了几天,奥地利、荷兰、丹麦、挪威、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瑞典等国也相继采用夏时制。此后实行夏时制的国家越来越多。现在欧洲各国,苏联、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已采用夏时制。
我国地处北温带,每年春分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自赤道北移,全国逐渐变得昼长夜短。到了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又开始南移,全国逐渐变得昼短夜长。从春分到秋分,在这近半年的时间内,每天太阳照射时间都在十二小时以上。因此我国也应当采用夏时制,在夏季把时针适当拨快,促使人们早睡早起,以充分利用日光、节约能源。
实行夏时制可以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专家提供的资料,德国1916年第一次采用夏时制,当年节约燃料费用达两亿马克。英国1970年调查,由于采用夏时制,当年节电约三十亿度,人均五十四度。匈牙利采用夏时制,1983年节电一点二亿度,人均十一点二度。苏联欧洲部分采用夏时制,1979年单是家庭照明用电节约三十亿度,人均十五度。我国如采用夏时制,据专家们用四种办法测算,全国每年约可节电十五亿度左右。今后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照明用电增加,夏时制的节电效果必将越来越大。采用夏时制,还有助于振奋精神。在夏季,十亿人民为节能而早睡早起,就是一种勤俭节约的美德。“一日之计在于晨”,早睡早起可以多接触阳光,多吸收新鲜空气,有益于身心健康。在室外从事公路、铁路、建筑、水利等工程施工的人们,可以减少炎热作业时间,有利于劳动保护。夏季清晨气温凉爽,头脑清醒,早点上班,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采用夏时制还有其他好处。国外有人认为,由于白天“延长”,交通事故可减少3%至4%;由于睡眠提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犯罪活动。
根据我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我国实行夏时制的时间,宜从4月初开始,到9月中旬结束。世界上有些高纬度国家实行夏时制,有将时针拨快二小时的,我国决定拨快一小时。每年夏时制开始的时间,各国一般都选择在星期日。如1984、1985年,欧洲各国都是从3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开始的,美国、加拿大1984年是从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开始的。我国今年实行夏时制,决定从5月4日(星期日)开始,到9月14日(星期日)结束。明年以后实行夏时制,将从4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开始。时间转换的具体时刻,参照外国的作法,是在夏时制开始那天的早晨二时把时针向前拨一小时,即二时变为三时;在夏时制结束那天的早晨二时,再把时针向后拨一小时,即二时变为一时。每个人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就寝时,预先把时针拨好。
实行夏时制,在夏季把时针拨快一小时,这对大多数行业来说并不困难,人们很快就可以适应。但是对铁路、交通、城建(城市公共交通部分)、邮电、民航等部门来说则需要提前做些准备工作。这些部门的生产活动一般都具有昼夜不断的连续性,对时间的准确性要求很高。在实行夏时制期间,除了以接送上下班职工为主要任务的城市郊区火车外,其他火车和民航班机的运行,其实际时间可以不变,但全国的名义时间变了。因此,火车、飞机的运行时刻表需要改变,即把原来的发车、起飞和到站、降落时间普遍增加一小时,而且要使广大旅客都知道。有火车站和民航机场的城市,其市内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行时间,既要适应大多数职工上下班时间提前的需要,又要与火车、飞机的实际运行时间相衔接。这就需要城市公共交通部门提前做出精心的安排。气象、通信等部门的工作,也有一个与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的工作互相衔接的问题,也要提前安排好。 (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