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7阅读
  • 0回复

邓小平对包玉刚王宽诚霍英东李兆基等说 巩固消化改革成果实行更大改革 教育是中华民族最根本性的事业 赞扬香港知名人士捐资帮助内地办教育为国家为民族干了好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20
第1版()
专栏:

邓小平对包玉刚王宽诚霍英东李兆基等说
  巩固消化改革成果实行更大改革
  教育是中华民族最根本性的事业
  赞扬香港知名人士捐资帮助内地办教育为国家为民族干了好事
本报讯 记者蒋涵箴、杨良化报道: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说,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前五十年的奋斗目标,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4月19日上午,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香港知名人士包玉刚、王宽诚、霍英东、李兆基等时,就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问题发表了谈话。
邓小平说,现在我们国家总的情况是好的,从去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虽然只进行了三个多季度,现在看来很有希望。一个时期曾经波动的物价,已经稳定了下来。我们现在把步子放慢一点,就是为了巩固、消化改革的成果,以便在以后实行更大的改革。
邓小平说,过去国家总背着两个大包袱,一个是原有的物价补贴,一个是企业没有自主权和相应的义务,所以不改革不行。改革就是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他说,改革会有一定的风险,也可能引起点波动,但是没有改革的决心不行。要改革,就要准备承担风险。我们这几年的改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邓小平乐观地指出,再经过三、五年,就可以把我国经济体制中的重大关系理顺。他说,“七五”计划的中心是改革,如果把价格调整搞好了,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关就过了。
邓小平指出,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取得一个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所谓长期,就是六七十年,一直到下个世纪前五十年。他高兴地告诉客人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成就已经表明,我们原来确定的到本世纪末人均收入八百美元的目标肯定会达到,有可能超过。
他说,现在我们每天头脑里想的就是这件事情。本世纪末达到预定的目标,就如同三级跳远,我们已经跳出了第一级。
邓小平说,到下个世纪中期,我国的人均收入如果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国力就大不一样了,就会比现在强大得多了。
在谈到教育工作时,邓小平强调指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四化建设的实现要靠知识、靠人才,政策上的失误是很容易纠正过来的,而知识不是立即就能得到的,人才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次人大会议通过九年制义务教育法,就是从基础、从娃娃抓起。邓小平说,我们当然不是一切落后,我们有了原子弹、导弹,同步卫星上了天。在高技术领域,我们也不能不搞一点,要急起直追,但不要太多。邓小平说,发展高技术,一是用我们自己培养的人才,二是香港的人才也在内,还有在海外的留学生和华裔学者。
邓小平对包玉刚、王宽诚、霍英东等香港知名人士热情捐资帮助内地兴办教育事业的举动表示赞赏。他说,我们国家要在教育科学方面走得快一点,但财力有限,你们出力是为国家和民族干了好事。
包玉刚在会见中表示,能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子孙后代出点力,是很愉快的事。
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等会见时在座。
会见以后,李鹏在钓鱼台养源斋宴请了香港客人。(附图片)
  邓小平会见香港知名人士包玉刚等。
新华社记者 王敬德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