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与“二汽”全面经济技术联合 “柳汽”迅速摆脱困境上坦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20
第1版()
专栏:

  与“二汽”全面经济技术联合
  “柳汽”迅速摆脱困境上坦途
本报讯 据广西日报报道:柳州汽车制造厂与实力雄厚的第二汽车制造厂实行全面经济技术联合后,迅速摆脱困境,生产蒸蒸日上。
柳州汽车制造厂原来生产130型柳江牌二点五吨载重车,因为工艺技术薄弱,产品缺乏竞争力,到1981年,企业亏损五十万元,濒临破产。在搜集市场信息,寻找出路的过程中,该厂盯住了经济技术力量雄厚的“二汽”以及他们有竞争力的东风牌汽车。经过协商,1981年4月两厂结成了松散的联营协作关系——“二汽”提供部分零配件,柳州汽车制造厂在柳生产“东风牌”汽车。1982年即获得税利一百九十五万元。工厂起死回生。联合尝到了甜头,该厂于1983年加入了“二汽集团”——东风汽车联营公司,实行经济技术为主,人财物、产供销挂钩的全面联合,柳州汽车制造厂从此走上了坦途:
——有了适销对路、有竞争力的支柱产品。联合以来,柳州汽车制造厂已生产东风牌汽车八千二百多辆,年产五千辆。按不变价计算,四年共增一亿七千九百万元,创税利二千七百九十万元,而同期新增投资只六百万元。
——产品质量有保证,技术进步快。比如,柳州汽车制造厂采用“二汽”比较先进的汽车底盘及装配工艺,加上自己原有的专项技术优势,制造成功LZ141五吨柴油车。这种车填补了东风系列汽车的一项空白。
——企业管理水平及技术素质提高快。联合后,“二汽”每年派出专门小组来柳州汽车制造厂进行专项技术或设备的检测、复查,厂里也派人到“二汽”跟班学习,从而较快地提高了柳州汽车制造厂的技术管理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