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老的读报观念也该改一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20
第1版()
专栏:每周论坛

  老的读报观念也该改一改
  夏鼎铭
报纸每天要登新闻,其中不少是报道这个地区、那个单位在经济改革和其他工作中有什么新动向、新经验的。据说,有些干部犯难了:学不学?不学吧,担心落在人后;学吧,又怕跟着犯错误。
从实践看,报纸上报道的,有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比如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放开蔬菜价格等;但有时也报道了一些不值得学或者不宜推广的做法,诸如厂长给职工发“小红包”,实行“免费午餐”,普遍发“工作服”(西装)之类。
这当然有新闻工作者的责任,说明报道要慎重,不能随便刮“风”,须知群众是十分信任我们党的报纸的。这一点,“每周论坛”上已有文章论述。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读者,老的读报用报的观念也应改一改了,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对舆论工具的特点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报纸应该宣传党的政策、政府法令,报道各种贯彻政策取得成就的先进典型,以推动实际工作。然而,报纸宣传作为一种社会舆论,除了为数极少的政策、法令外,它虽有指导、教育、影响作用,却无指令性,更没有强制性。即使是社论、评论员文章,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也并不等于政府的命令,它主要是剖析事理,启发人们自觉地接受。报纸报道某一个单位取得的成就、经验,也不是要求所有单位都必须照办,而是给人以启示、借鉴。善于读报的同志,就会联系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来思考,择其善者而从之,并且重在精神实质,无庸囿于具体做法、措施。凡报上登的,一定要学,非学不可,否则便要“挨批”,这不是党的新闻工作传统,而是“左”的指导思想的产物。“文革”中有所谓“几厂”“几校”的报道,几乎成了全国的“指令性”文件,其后果如何,是尽人皆知的。
报纸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传播信息。现在各条战线形势发展很快,情况复杂多变,人们迫切要求了解各种信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调节行动。报纸应该满足这种需要。而写新闻不是写历史,不能什么事都等干完了、总结好了再报道,那样报纸就将失去它及时传递信息、沟通上下左右的作用。新闻报道要力争正确、全面、完整地反映事物,这是对的。但新闻工作者并非全知全能,他们面对如此广阔复杂的现实,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有时认识上出现一些片面性、表面性也是难免的。好在如马克思所说:“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11页)报纸反映实际的特点是既迅速又连续不断。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人的认识不断深化,它可以逐步做到把事物反映得正确、全面、完整、深刻。
这样,对读报的人讲,也就大可不必什么事都“闻风而动”了。你可以把报上的东西当作思考问题的材料,联系自己的实际,作一番分析,再决定动还是不动;吃不准的,还可看一看。不少有真知灼见的改革者正是这样做的,他们从报纸上吸取营养,推进工作,又少犯错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