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主角”与“配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20
第7版()
专栏:经济之窗

“主角”与“配角”
  冯昭奎
电子、新材料、生物技术……在新技术革命的舞台上,这些新兴技术产业无疑是显赫的“主角”。
然而,即使是站在新技术革命前列的发达国家,新兴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都不是那么“显赫”的。例如美国的“高技术工业”(包括飞机制造业这样的“传统”工业部门在内)1983年的产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日本尖端技术产业的产值估计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预计到二○○○年也只能达到8%。因此,新兴技术产业在经济舞台上至多只能充当“配角”。
日本学者牧野升说:“关于高技术产业,一个最大的误解是,光注意了它的成长率很高,而未注意到它的市场规模尚小,对经济的贡献尚小”。这类议论的出现,反映了日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产业革命”宣传热,人们逐渐注意对新产业革命的规模和影响进行比较清醒、冷静的估计。
有些统计数字是饶有兴味的。1983年日本汽车生产额为十一万四千亿日元,计算机生产额为二万亿日元。偌大的计算机产业的生产额尚且不及汽车产业的五分之一,其它新兴技术产业的规模就差得更远。例如“红得发紫”的集成电路产业的生产额为一万七千亿日元,与传统的铸造业差不多。机器人产业的生产额不及眼镜业。
在新兴技术产业中,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最大市场的是新材料产业。然而,至二十一世纪初,新材料本身的市场预计为五万亿日元(按1981年价格计),而那时的传统材料产业(钢铁、非铁金属、合成化学等)的市场将超过五十万亿日元。
在经济发展的舞台上,机械、汽车、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仍然是主角。当然,进入新技术革命时代,传统产业不能依然故我,而应力求革新,特别是传统产业与新兴技术的“化合”,将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机械工业日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融合”到自身之中,形成机械—电子复合技术,成为各行各业技术革新的重要源泉,也使传统的机械工业自身获得了新生。
在汽车工业中采用机器人进行焊接、喷漆甚至装配作业,明显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汽车产品上采用各种电子装置和新材料,使产品更加富有魅力。日本汽车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是与积极采用新兴技术分不开的。
钢铁工业是应用计算机改进生产和管理技术获得较大成功的传统产业部门。日本钢铁企业的钢材成品率高达90%,是与应用计算机分不开的。著名的新日铁公司生产的钢材品种多达八万种,也是与应用计算机分不开的。
在纤维工业中采用灵活生产系统等自动化技术,可能使日本在纤维品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自动化技术将成为日本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中对抗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的手段。
塑料工业通过向既具有塑料的易于成形的优点、又能耐热、抗冲击的工程塑料发展,可望在多年的不景气之后重新挺起腰杆。
总之,新兴技术产业本身的发展,仅仅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作了一个加法,加上了一个不很显眼的加数,然而,狠抓新兴技术在仍然构成国民生产的主要部分的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则相当于作了一个乘法,比如将集成电路推广应用于各个行业,它的贡献也就会几倍、十几倍地增大。
当然,传统产业技术的发展,决不是仅限于吸收利用新兴技术,而是包括传统产业技术本身的继续完善、革新和发展。例如日本钢铁企业正在研究能取代具有三百年历史的高炉法的、能源利用效率更高的新炼铁法。
传统工业仍然是支撑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角色,传统工业技术仍然要发展,要前进,大部分传统工业技术将不是被新兴技术所取代,而是与新兴技术相融合。
尽管西方学者们宣称,所谓的“信息化时代”正在到来。但是,即使是发达国家,现在也并没有、或者说还不可能与工业化时代告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