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免费参观”后的联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20
第7版()
专栏:域外拾零

  “免费参观”后的联想
  陈功
早就听说美国是典型的金钱世界。什么都要钱。大到总统选举,耗资亿万,无钱就等于无所作为;小到入厕方便,尽管只是几个铜板,哪也是须臾不可少的呀!
来华盛顿几天,我发现未必尽然。
一个秋雨霏霏的上午,朋友开车拉我去“朝圣”。先奔华盛顿纪念碑。泰德湾畔,绿茸茸的草坪上,一尊高五百五十多英尺的方尖碑拔地而起,刺破阴霾,耸入云霄,巍然雄健。这便是举世闻名的华盛顿纪念碑,它奠基于1848年美国独立纪念日,落成在1885年。直到1888年才对公众开放。它名曰碑,实际象庙,内存华盛顿巨型塑像,还有美国历届总统和民族英雄的雕塑,可以说是美国的“先贤祠”。
我们来到碑底,阴雨天游人寥寥无几。先寻售票处,无。原来,参观免费。此外,游客还可自取纪念碑简介,也不要钱。经门卫指点,我们搭乘电梯,仅一分多钟便一步登顶。隔着碑顶玻璃窗往外眺望,可惜,雨雾茫茫,虽极目,却难远眺。但毕竟临碑生情,我不禁想起华盛顿的名言:“诚实而坚定是我所能允诺的一切;即使我被人们所抛弃,诚实和坚定将永远不会抛弃我。”人们并未忘记这位开国之父,纪念碑即是明证。
从纪念碑下来,接着去波托马克河畔的林肯纪念堂。习惯了,又试图先买票,后进门。岂知这里也是免费参观,当然少不了自取的图文简介。这是白色大理石的建筑,结构线条颇似古希腊巴特农神庙,庄严宏伟,气宇轩昂。里外两层粗实高大的圆柱环绕全厅,三十六根圆柱合围,象征着团结统一,并分别代表林肯逝世时合众国的三十六个州,柱廊中楣处镌刻着各州州名。大理石的林肯坐像居于大厅中央,面朝华盛顿纪念碑和国会山。林肯微低着头,表情严肃,双手倚着座椅扶手,镇定自若,仿佛正在运筹那场被马克思赞誉为“解放被奴役种族和改造社会制度的史无前例的战斗”。纪念堂北墙上的林肯第二次就职演讲石刻碑与南壁上的赫赫有名的葛底斯堡演讲交相辉映,格外醒目。络绎不绝的观众,无论是白人、黑人,还是外国人都在那“民有、民治、民享”的名言下伫立良久,细读先哲的遗训,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杰斐逊纪念堂也不向参观者索取分文,而是不断地给予:人们从这里了解到他民主自由思想的核心——同扼杀人类思想的任何专制作不懈的斗争;人们来此领悟到“独立宣言”的真谛:人人平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是每一个人不可剥夺的神圣权利。
所剩时间有限,但我们还是跑马观花到美国全国航空与宇航博物馆转了一圈。这里观者如堵。我在赖特兄弟1903年的飞行器原物前驻足久视;又去航空母舰指挥塔上经历指挥战斗机起落的有声有色的“冒险”;还有幸贪婪地摸了摸“阿波罗”宇宙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石块……所获甚丰,却不需付一个子儿作门票钱。
我怀疑这也许只是偶然碰巧,于是翻阅了华盛顿的旅游指南:白宫、参众两院、最高法院等部门均免费参观;国家历史及技术博物馆、现代艺术馆、天文台等地也可免费随便出入;植物园、动物园有门无卫,不须门票,更没有另外收费的门中门、墙内墙。
在这个通常被视为唯利是图的国度,明摆着的钱居然不赚,这是为什么?这种看起来很难理解的事情,是需要仔细琢磨一番的。我回味着参观中与参观后的感受,掂量着文物古迹的“使用价值”与门票的价值,比较着“免费”的“盈”与“收费”的“亏”,觉得这种作法是很有些眼光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