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阅读
  • 0回复

《普列汉诺夫评传》评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21
第5版()
专栏:书刊评介

《普列汉诺夫评传》评介
延艺云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高敬增合著的《普列汉诺夫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左”的思想影响下,以往国内对普列汉诺夫的研究评价颇多贬抑。这部《评传》系统清理了历史沉积,把对普列汉诺夫的研究评价推到一个较高层次。
这部《评传》较为科学全面地总结评价了普列汉诺夫的思想体系和一生功过。首先,《评传》提出了分析评价普列汉诺夫一生的五段论。以前长期流行的是三段论,即把普列汉诺夫的一生分为民粹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机会主义三个阶段。近几年学术界曾有人提出四段论,即民粹主义、马克思主义、孟什维克主义、社会沙文主义四个阶段。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缺陷是把普列汉诺夫在1903年投入孟什维克阵营后的历史简单化了,并加以完全否定。《评传》把普列汉诺夫一生分为民粹主义、马克思主义、孟什维克主义、反取消主义、社会沙文主义五个阶段,较为客观而细致地反映出普列汉诺夫晚年思想和活动的曲折性。同时对学术界过去评价普列汉诺夫时“前功卓著不计过”和“晚节不终全勾销”的错误倾向有所补正。其次,《评传》着意分析了普列汉诺夫一生的重大政治活动和关键的转折时期,将它们置于广阔的政治、历史背景之中,对涉及到的重大矛盾均不回避,使其复杂多变的一生亦有内在规律可循,这有助于对普列汉诺夫晚年在政治上犯重大错误的同时,在理论研究领域仍能取得重大成就这一矛盾的现象加深理解。再则,《评传》系统全面地把普列汉诺夫的思想理论体系,包括他在哲学、文艺、历史、经济、文化和政论等各方面的著述和贡献比较完整而集中地展现出来。
《评传》对史料穷极搜觅,刻意求索,并力避曲笔附会之言。例如,普列汉诺夫死后,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曾代表布尔什维克党参加悼念活动。在他们被清除出党后,这段活动即被长期湮没或改写。《评传》考证了俄文第一手资料,发掘出这些史实,并予以公允评说。《评传》还对国内文献中的译文包括原著者错讹之处认真校订,使所依资料可靠、可信。《评传》最后一章,论及普列汉诺夫与中国革命,深入寻觅长期不被人知的珍贵史料,从而开辟了研究评述普列汉诺夫的新领域,使人耳目一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