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营造陵墓及其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21
第8版()
专栏:纵横录

营造陵墓及其他
冯英子
到北京看过明代万历皇帝那个定陵地下宫殿的人,到西安看过秦始皇兵马俑的人,常常会弄不清楚,为什么这些人一面非常怕死,总是想找一些长生不老之药,另一面却又拚命为死后的坟墓打算,在活着的时候就经之营之了。据历史记载,这位万历皇帝于1573年登基,到1583年,即开始经营他的“定陵”。这年,他不过是二十出头的青年,已经为“寿山”忙碌了。
为什么中国的封建社会经历这么长的时期?封建思想又如此的根深蒂固?社会主义建设三十多年,而封建主义的阴魂却始终在上空浮荡?道理就在于封建思想始终有着一根神道说教的支柱。君权神授,受命于天,从埃及的法老,到中国的皇帝,他们都以为自己都是神之子。秦始皇这个“始皇帝”,他推行的是“以愚黔首”,老百姓只要他叫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不必知道其所以然的。他活着的时候,当然要全国人民匍匐于他的脚下,五体投地,决不反抗;死了呢,还要用千军万马来保卫自己,以便做了鬼也可以高踞于“黔首”们的头上,兵马俑,不是一个最好的证据么?
那位万历皇帝在现今小学生的年龄时就登了基,二十多岁就要造“定陵”,恐怕也因为自己头脑中塞满了神和鬼的关系,以为死了之后,照样可以过着骑在人民头上的生活。
旧时,人们讳言死亡,一讲到死,便是什么仙去,仙逝;女的是“兰摧玉折”,男的是“玉楼赴召”,总是千方百计避开那个死字;“死人”也成为市井中骂人的话,但是对于“寿材”,倒是非常有兴趣的。听说有的人家准备的寿材漆了又漆,漆了又漆,那同秦始皇和万历之经营陵墓,其实也是一脉相承的。
偶然看到一个省里出版的《社会问题导报》,揭发该省一个县税务局的不正之风,竟巧立名目发棺材。这个税务局用一万零八百九十多元买了十七口棺材,以照顾退休干部为名,对离退休干部每人发一口棺材。照顾干部而至于“泽及枯骨”,真是异想天开。这件事被公开揭露,当事人也受到惩处,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有决心同这种封建思想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报道说这个税务局“目无党纪滥发钱物”,其实只讲了它的现象。本质是这个税务局的领导,还不能忘情于封建那一套,他的这一奇想的实施,不过是兵马俑思想的继续,定陵规模的缩小罢了。这同以天下奉一人的思想,又有多少距离?封建主义,岂只是阴魂不散而已。
《三国演义》里有个庞德,他抬了棺材决战,表达了他捍卫曹魏统治的必死之心。据说在有些地方,还有以“棺材”的模型作为玩具的,取其谐音做官发财之义。
那位税务局长,看来也是深通此道的,但可惜他是一个国家干部,也可惜我们国家还有这样的干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