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西北农大教育学生学农更爱农 开展社会实践使学生与农民建立深厚感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22
第3版()
专栏:

西北农大教育学生学农更爱农
开展社会实践使学生与农民建立深厚感情
本报讯 记者蒋涵箴报道:“走遍天涯海角,也忘不了老乡家的酸菜汤。”西北农业大学的一个学生,最近到陕南贫穷山区参加社会调查后发表了这一感想。
农业科学是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科学,农业大学的学生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可是,近几年在农业院校的部分学生中,产生了一种轻视实践的倾向,动手能力差,缺乏实际知识,有的甚至连农村都没有去过。这一倾向引起了西北农业大学领导的重视。他们在教学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统盘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农村和农民。
农经系三年级的学生去年12月到陕西商县搞调查研究。该县是全国最贫困的六十个县之一,农民的温饱刚刚解决。同学们吃、住在农民家,和老乡一起下地干活,受到了教育。一些从小在西安市长大的学生,只是在电影、电视上看到农村,把广大农村的面貌过于理想化了,有的还认为农民都是“万元户”。下去一看,才知并不是这样,商县的老百姓经常喝酸菜汤,过年才买些肉。农民们省下细粮白面给大学生吃,自己吃粗粮、喝稀粥,强烈要求他们多呆一些日子,帮助致富。个别“学农不爱农”的学生的思想由此开始转变,他们说:“农村的面貌还很落后,农民们对我们抱有多么大的希望,许多工作等待我们去做。”一位女学生从商县回来后对老师说:“想起在商县喝的酸菜汤,就加重了责任感。”
一位青海来的兽医系学生,认为将来整天和牛马打交道没出息,学习不起劲,入学第一年,六门课有四门不及格。去年放暑假,学校要求每个同学回乡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这位同学起先抱着任务观点下去,结果看到因缺乏兽医,家乡所在县一年要损失百万元。他从社会调查中明确了学习目的,了解到社会对兽医的需要,改变了学习态度,上学期末四门课考试都在八十分以上。
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与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去年秋天种麦季节,陕西一带农村发现了吸浆虫,农民担心来年的小麦能否保收。在这节骨眼上,西北农大学生会主动组织十名学生去扶风县,一到村子就在广播里宣传防治虫害,教农民治虫的办法。农大的学生走到哪里,就被农民围得严严实实。同学们用两天的时间跑了六百里路,在六十八个村子作了宣传,大家眼熬红了,嗓子也喊哑了。农民们赞扬大学生做了一件大好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