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从自身做起 从自家抓起——几位老红军战士带头端正党风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22
第5版()
专栏:先锋谱

从自身做起 从自家抓起
——几位老红军战士带头端正党风的事迹
河南省洛阳军分区三位离职休养的老红军战士,严格要求亲属子女,从自身做起,从自家抓起,做端正党风的带头人。
这样的“本事”他不比
1933年入伍的老红军谢风山,他的小儿子谢建东从部队复员后分配到洛阳市医疗电子仪器厂当“钣金工”。有人说钣金工就是“小打铁”,每天敲打钢壳、铁皮,又苦又累。一年后,当小谢看到与自己同期进厂、甚至比自己晚进厂,而同在一个车间当钣金工的一些干部子弟,调换工种甚至当上干部后,小谢的工作热情减低了。一些人背后讥笑他:“堂堂九级干部的儿子,至今仍干钣金工,可见他老父亲也够窝囊。”小伙子心动了。不巧,这时小谢在工作中负伤。下班归来,小谢向父亲哭诉:“洛阳市有几个老红军?别人都能给孩子调整工作,难道你就没这个本事,让人家笑话你窝囊?”听了儿子这番话,谢风山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说:“你工作在群众之中,群众欢迎什么、憎恨什么,你最清楚。以权谋私,这叫什么本事?都比这种本事,党风啥时才能好转?”他教育儿子:你是红军的后代,又是共产党员,要比,只能比谁为党增光多,咋能去比谁的“后门”大呢?在严父的教育下,谢建东顶住各种风言风语,继续在钣金工岗位努力工作。几年来,小谢连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
这样的“方便”他不给
1935年入伍、曾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的老红军刘大坤,有个亲侄子是在四川老家农村入伍的。侄子复员时,直接由新疆找来洛阳,要求伯父给他在洛阳安排个工作。小伙子软磨硬缠几天,刘大坤就是不开这个口,侄子不高兴地离开了洛阳。
侄子走后不久,刘大坤收到家乡县民政部门寄来的一封信。信中说,根据司令员信中的要求,正考虑给他侄儿安排工作。看完信,刘大坤立刻意识到这是侄儿打着自己的“旗号”干的事。他立即给县民政部门回信,说明了事情的真相,希望地方政府严格按政策办事,一定不要给自己的亲属任何照顾。同时,他就此事做了自我批评。
信发走后,刘大坤心里仍不踏实。几天后,他又回老家一趟,做侄儿的思想工作。侄儿终于认识了错误,表示要立足山区务农一辈子。事情到此,刘大坤仍不放心,为防止再出现类似情况,又专门找到县有关部门,留下了自己的笔迹,交代说:“以后不见这样的字,我的来信都无效。”
这样的“警钟”他常敲
1937年2月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战士王月亭,在儿子王援朝担任洛阳市西工区工商管理局企业登记股股长后,更加严格要求儿子,使儿子做到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工商管理局企业登记股负责集体企业的开业登记和检查监督经营情况。小王上任后,王月亭经常给儿子“打预防针”,叮嘱他要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吃喝风”盛行时,他要求儿子戒酒。“行贿风”刮开后,他写了一张“拒腐蚀,永不沾”的条幅送给了儿子。在王月亭的严格要求下,小王自觉做到:请吃不去,送礼不收,严格按原则办事。小王连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所负责的企业登记股也连续两年被评为市工商系统的先进单位。去年底,小王带着股里人员,对所属一千七百多个集体企业进行抽查,发现七十二个企业有不正当的经营行为。他们经过调查核实,准备请示上级,收回这些企业的营业执照。消息传出后,有一个公司的头头趁小王不在家,给他送来一台五十一厘米彩色电视机。小王立即向局里作了汇报,将电视机退了回去,并按原则收回了这家的营业执照。局领导赞扬说:“王援朝不愧是老红军战士教育出来的好后代,把他放到这个岗位群众放心。” 
(张耀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