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碧血浇灌友谊花——阿尔及利亚人民抢救中国医生记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22
第6版()
专栏:阿尔及利亚通讯

碧血浇灌友谊花
——阿尔及利亚人民抢救中国医生记实
本报记者 吴文斌
1986年2月9日,在阿尔及利亚赛义达医院工作的中国医生王炳勋和郭玉德因车祸身负重伤被送进了医院的急诊室。
中国医生负伤的消息在赛义达城不胫而走,省卫生局长、医院院长、总务和医务总监火速赶到了急诊室;我国大使馆、医疗队总队部及其他医疗点的领导同志也及时赶到医院,共同抢救中国医生的生命。院长亲临现场指挥,总务和医务总监一直呆在急诊室,与中国医生密切配合,保证抢救工作的一切供应。一些平时舍不得用的贵重药品和医疗器械全都送进了中国同志的抢救病房。两位阿方药剂师为保证药品供应,两天两夜未离开工作岗位……阿尔及利亚朋友为挽救中国大夫的生命而进行着紧张的战斗。在两位病人中,郭教授的伤情更为严重,上肢和下肢骨盆均有骨折,还有多发肋骨骨折(十二条肋骨多节骨折)。合并双侧血气胸和内脏挫裂伤。王教授是上肢骨折和多发肋骨骨折。当两位伤员被送进医院时,面色苍白,血肉模糊,均处于严重的创伤休克状态。
抢救工作进入第二天,郭教授的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双侧胸腔和腹腔继续大出血,处于严重的失血休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做手术才有一线希望。但是,病人需要的大量“B”型血到哪里去找呢?人们急得满头大汗。忽听得“咚咚咚”一阵急促的跑步声,原来省长派出的一个排的战士,及时赶到医院献血;卫生学校的学生也深更半夜从被窝里爬起来,纷纷涌向医院化验室。人们争先恐后地伸出胳膊,要求抢先献血。医院的梅莉亚和莎迪亚二位护士,不顾连日来工作的疲劳,坚持每人献五百毫升血。她们向记者表示:“给中国医生输血是应该的。中国医生是我们的朋友和兄弟。”就这样,总计一万四千毫升的“B”型血,从阿尔及利亚兄弟姐妹的血管一滴一滴地注进了中国医生的身体。“中国医生得救了!”一直守候在手术室的省卫生局长、院长等阿尔及利亚朋友和中国医疗队的同志不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揪着的心顿时松驰了下来。在治疗过程中,省长、秘书长等各级领导亲自到医院探望病人。有的护士含着热泪对郭教授说:“您就是我的父亲,您需要什么就跟我这个女儿讲吧!”一些病人还在病房里虔诚地为中国医生祈祷。许多不知姓名的朋友送来一束束象征吉祥的鲜花、一瓶瓶表示驱散邪恶的香水;还有的送来了滋补身体的羊肉汤、点心和自己买的贵重药品。参加护理的中国人无不为这一幕幕凝结着中阿友谊的动人情景所感动。
恢复知觉后的郭教授感慨万分。他躺在病榻上,用力地握着记者的手问,“你看我的手还是很有劲吧?”“嗯,很有劲”。我轻声回答。郭教授接着说,“我已经是赛义达人了,我的体内流的全是赛义达人的血液。一万四千毫升啊!等于换了三次血,我这条老命是赛义达的兄弟姐妹们从死神的手里硬给夺回来的。”他说这番话时,眼里充满了无限感激的泪花。记者陪同中国大使馆段参赞向赛义达省省长转交了金森大使的一封感谢信。省长阅后意味深长地说,“在阿尔及利亚独立后的第二年,中国政府就派来了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中国医疗队。二十三年来,中国医生不分昼夜地忘我工作,抢救了许许多多阿尔及利亚人的生命,治愈了无数的病人,对此,阿尔及利亚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不无感慨地接着说,“中国医生为阿尔及利亚人民奉献的太多了,如果说我们为他们做点什么,那是义不容辞的。”
告别时,记者紧握着省长的手说,“我们一定把阿尔及利亚朋友的兄弟情谊转达给伤员家属,转达给中国人民,愿这用鲜血浇灌的中阿友谊之花更加绚丽芬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