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美人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22
第8版()
专栏:

美人画
华君武
徐启雄是六十年代我在《人民日报》文艺部工作时的同事,报纸需要插图,他又是学人物画的,这样就选中了他,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时就调来了。他是个小个子,五官也按比例相应缩小,长得很匀称,平时不爱多说话,但不是不会说话和表达自己的意见,见了他总有一种文静的感觉。
他喜欢画妇女人物,画得很美,一种优雅宁静的美。但在那个把文艺分成三档:“有益”、“无害”、“有害”的时候,有些类别的作品,在平常就处在“无害”、“有害”的边缘地带,一旦有风吹草动的时候,他的这类画就马上括到“有害”一边去了。帽子不外乎“不能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服务”、“小资产阶级情调”、“丑化劳动人民”、“形式主义”、“软绵绵”等等,而被批判的也不外乎说“思想没有改造好、受了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一类的话。徐启雄说了什么我已记不起了,因为那时我已不常去报社,大概和这些原因有些联系,1965年他被调回家乡温州和他的爱人团聚了。现在从创作来看倒不算坏事,因为他有时间来专心创作了,画了那么多画。
我只能算一个对他的作品的欣赏者和喜爱者。我喜欢他画的人物自然、朴实和优雅,是一种美的形象。平时对画妇女的作品,通俗的称呼是“大美女”。谁发明这称呼实在高明,既承认美,但又有点鄙薄的味道,颇有一点封建色彩,又喜欢看女人,又骂女人难养。徐启雄的画在过去也处于这样一种微妙的境地。
为什么不能画美女呢?他画了二十几年美女,几乎走遍了全中国,画了汉族及许多兄弟民族的美女,有农民、渔民、果农、陶工、专业户、学生、雕刻工人和运动员,他画的妇女美而不艳、美而不俗、美而不洋,是地地道道从中华民族这块土地上生长起来新的一代妇女。我的家乡是在江南,徐启雄画中有许多水乡女农形象,我是熟悉的。但是他画的其它妇女,也同样使人感到一种健康、标致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他并不是用一种猎奇的眼光去选择对象,他是在讴歌妇女精神的美和劳动的美。和一些颓废的、庸俗的和引人邪思的美人画毫无相同之处。我们为什么不需要这种美人画呢!他的美人画之所以动人,我想重要的原因是他和生活的联系,他从生活中去发现人的精神和体态的美。这是一种高尚的、典雅的、无邪的美。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工笔人物画,是一份足以自豪的艺术遗产,但从盛唐以后,各朝各代虽也有个别高手,但终究是日渐衰微了;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工笔人物画也不象别的画种那样兴旺发展。有的画家用工笔画去刻画古代人物是熟练的,而用来表现现代人物就显得很难了。徐启雄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刘凌沧、黄均诸位先生,深得传统技法,而学校又给他以现代绘画技术之基础,因之徐启雄的画既有传统艺术之妙,又兼有时代创新之美,称他为当今工笔人物画家中之佼佼者是不为过的。
在美术界,知道徐启雄的人不少,但在外界,徐启雄似乎不象有些人“名噪一时”。我所知道的徐启雄不是一个“自我宣传狂”,数十年他默默地在家乡工作,背着画夹在生活里行走着,默默地在观察人和生活中的美,他不追逐名利,几十年不断地实践。我们需要这样一种风格的画家。所以我虽对他的作品并无深入的研究,但我乐于为他的画册写这样一段不象序而又不得不称为序的东西。
1986年3月末于北京
(《徐启雄画集》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