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风庐主人与童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22
第8版()
专栏:文坛风景线

风庐主人与童话
赵晓东
宗璞把一部装帧精美的童话作品集递到我手中,书的扉页有她父亲冯友兰教授的亲笔题字——《风庐童话》。我不禁诧异了,这位以擅长描写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而闻名的女作家,竟还喜欢写童话!
“因为我喜欢幻想,爱读想象丰富的、充满浪漫气息的作品,而童话是最富于想象的。”她这样对我说,嘴边漾出一个微笑。
三十年前,就在她写出她的第一个短篇《红豆》的同时,也写出了她的第一篇童话《寻月记》。从此,她的童话就在小说、散文写作的间隙一篇又一篇地问世:《鹿泉》、《书魂》、《紫薇童子》、《总鳍鱼的故事》……这些童话和她的小说一样,文笔优美,有诗一般的意境,在奇幻的想象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吊竹兰和蜡笔盒》告诉孩子们保持自己的本色是多么重要;《关于琴谱的悬赏》启发孩子们做事要诚实、有毅力;《总鳍鱼的故事》对孩子们描述了从鱼演变到人的漫长而艰难的生命进化历程,在这历程中,充满了进取的自豪与退化的悲哀……宗璞希望她的童话能给孩子们美的熏陶,美的启迪,然而又似乎不仅仅是给孩子们的。她认为真正好的童话不仅表现孩子的无拘无束的幻想,是孩子们的好伴侣;也应表现成年人对人生的体验,成为成年人的知己。正象安徒生的《丑小鸭》和《海的女儿》,儿童会为之感动、陶醉,成人也会为之震撼、沉思。这是童话创作的最高境界。宗璞不敢自信她的童话能达到这个境界,但她愿为此不懈地努力。
现在,她把多年的努力结集了这部《风庐童话》,奉献给她的小读者和大读者们。“风庐”,是宗璞给她居住了三十年、在此构思了几乎全部作品的北京大学燕南园寓所起的雅号。“因为风总是把这栋房屋吹得到处格格响”,她只是这样简单地对我解释,并未说出什么更深的寓意。然而,在她的《风庐童话》“后记”中,却有着一段颇具意味的话:“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旅途中难免尘沙满面,也许有时需要让想象的灵风吹一吹,在想象的泉水里浸一浸,那就让我们读一读童话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