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阅读
  • 0回复

酒乡的思考——黔北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24
第2版()
专栏:通讯

酒乡的思考
——黔北纪事
新华社记者 房方 本报记者 陈华
从遵义出发,沿赤水河而行,途经仁怀、习水、赤水等县,深感这里被称作酒乡真是名不虚传。贵州茅台、董酒、鸭溪窖酒、习水大曲,以及隔岸四川的郎酒、古蔺大曲,无不名闻遐迩,至于名气小些的酒厂更是遍布赤水河流域,难怪当地人都把赤水河称作“醉河”。
不过,这里酒业的兴旺还是近一两年来的事。酒业发展,有喜也有忧。
地处黔北的仁怀、习水、遵义、赤水等县,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前些年,当大力发展经济的浪潮波及这里时,人们自然而然首先想到的就是地下的煤、铁和重晶石等矿产资源。但受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极为不便和资金缺乏等因素的束缚,只能“以运定产”,资源的优势得不到发挥,还没有形成经济的优势,长期穷困面貌的改观不大。近一两年,人们开始把眼光放到了“醉河”上。赤水河流域优良的土壤、水质、气候条件,加之这一带传统的酿酒工艺,使人们认定发展酿酒业是优势。因此,发展中级酒成为这里大多数县的决策,且一经起步,势头便锐不可当。
就拿习水县来说,这个县地处黔北边远山区,海拔高,山多耕地少,自然资源丰富,县里归纳有“煤、林、酒、猪、烟”五大优势。从1984年起,习水县开始大力发展中级酒,现在中级酒厂由1984年的四家增加到五十三家,去年中级酒的产量达到三千五百吨,税利收入约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0%左右。酒业的发展带来了这个县县办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农民增加了收入。仁怀县是中外闻名的茅台酒产地。茅台酒一花独秀掩群芳,虽使这里的中级酒相形失色,却也给这里的中级酒带来了很高的市场声誉,在仁怀,酒被看作优势的所在。事实上,这里的中级酒发展与邻近几个县相比,势头更为迅猛。目前,这个县共有一百四十家中级酒厂。1984年下半年,这个县仅乡镇企业办的酒厂就由两家增加到七十六家,现在已达一百零四家。时间这样短,上得这样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些乡镇企业的同志告诉我们,仁怀县酒业发展上去了,但带来的原料不足,销售环节跟不上,技术力量缺乏,其它生产门路出现偏废等问题也是令人忧虑的。如不及早调整发展速度,优势也会变为劣势的。
近两年来在中级酒生产中尝到了甜头的习水县也看到了发展中的问题。一些乡镇企业因酒的质量问题而“倒牌”的事例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震动。县里意识到乡镇企业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就必须使质量管理跟上生产的步伐。更重要的是,人们看到习水县真正的、长远的优势还在于煤炭。这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煤炭资源,对两湖、两广、四川以及邻近地区都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将来通过协作、合办、联办等方式开采出来,把资源的优势发挥出来,经济发展的天地才是广阔的。习水县的一些同志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可不能“酒不醉人人自醉”,看不到自己真正的优势所在,将来是要吃亏的。
看来,贫困山区经济要发展,抓住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是关键。而“本钱”不足的地方率先从一处突破,力争早见效益,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但中级酒在黔北酒乡发展中的喜与忧告诉我们,要治贫致富,眼光要放远,既要看到现在的优势,更要看到全局和未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