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肩负着人民的嘱托——记共产党员、怀柔县公安局刑警队副队长范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25
第4版()
专栏:

肩负着人民的嘱托
——记共产党员、怀柔县公安局刑警队副队长范生
本报记者 袁建达
说起刑警队长,人们就会想起浓眉大眼、健壮高大的俊小伙子形象。但是,当我听着北京市怀柔县公安局刑警队副队长范生谈起自己的工作时,我倒觉得,这位面孔瘦黑,作出不少成绩的刑警队副队长兼技术员,更象一位知识丰富的大学毕业生。
同事们开玩笑,称范生是“比警犬还灵”的技术员。说真的,小范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地方,但他虚心好学,肯动脑筋,钻业务的劲头很足。特别在利用足迹追踪破案方面,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能在牛粪上、马路上,甚至在足迹被破坏的情况下,寻到罪犯的蛛丝马迹,将他们捉拿归案。
小范的破案“绝招”受到了上级和同志们的称赞。根据他的一贯表现,去年年底,上级给他记了二等功,晋升一级工资;今年3月,他又被北京市授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小范今年刚满三十岁,参加公安工作却有十四个春秋了。他从小爱看惊险小说,对体育也颇感兴趣。在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他就想做一名人民的卫士。没想到,后来竟如愿以偿。小范想,做公安工作,无非是东奔西跑抓坏人,一定很快活。分配到刑警队后,他目睹了犯罪分子作案的现场,听到受害群众悲愤的哭声,陡然感到肩负的重量,仿佛自己也变得深沉老练起来。他噙着眼泪说:“如果抓不到坏人,破不了案,我们对不起群众,有辱于帽子上的国徽啊!”从此,他虚心向老同志请教,细心观察和学习各项技术,进步很快。他用二年时间,学会了本来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掌握的指纹、足迹的提取和现场拍照等技术,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刑事技术》等专业书籍。经考试,他获得了技术员职称。
小范成熟了。他用辛勤的劳动,为群众编织着安全的篱笆。为了识别犯罪分子的各种特征,给侦查破案提供可靠的线索,他留心观察生活,注意总结经验。日积月累,小范锻炼出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只要看到从罪犯作案现场提取到的足迹,他就能迅速找出足迹的特征,并据此推断出犯罪分子的身高、体重。
一次,一位侦察员从发案现场提取到一双难以辨认的足迹。小范经过仔细察看,发现了足迹上的几处特点。他认定罪犯是穿着拖鞋作案的。根据他提供的依据,侦察员很快在火车站抓获了罪犯。
不了解公安工作的人,恐怕很难知道公安干警的甘苦。为了破获一起案件,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他们往往顾不上吃饭、睡觉,顾不上回家,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安危,竭尽全力去为民除害。当记者采访小范的时候,他的眼睛布有血丝,脸上透出倦容。原来,这天早晨两点,他到发案现场勘察,十几个小时过去了,还没能休息片刻。他说:“侦察员连轴转、熬夜是常事,要说不苦,那不真实。但想到能早日破案,群众少受点苦,我们也就不觉得苦了。”
长途追踪,苦!有一次,小范带着两名侦察员追捕逃犯。他们跳下汽车坐火车,下了火车又步行。从山区追到平原,从平原追到外省,行程近千里,几天几夜没合眼。当他们历尽艰险终于将逃犯抓获后,才感到腹中空空,腿肿得再也抬不起来了。
短兵相接,险!一次,一名持枪歹徒作案后逃跑,并扬言:“公安局的人谁先追上来,就用枪点谁。”小范接受了任务,带领追捕小组驱车追赶。当他们在河北省丰宁县公安局的协助下,在一家旅店出其不意地制服罪犯后,一摸罪犯睡的枕头下,好家伙,手枪里装满着子弹!
作为刑警队这个战斗集体的代表,小范得到了上级的表扬和给予的荣誉。但他并没有陶醉在成绩里,他真诚地说:“已经破了的案件,我们不说它了;至今未破的案件,却时刻挂在心里。我们是人民的卫士,只要有一件案没破,我们的心就不好受,就没有尽到责任。”他很年轻,话说得很直率。他追求的,始终是那崇高而远大的目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