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中国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25
第5版()
专栏:学点革命史

中国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下)
随着敌人的入侵和抗日战争的深入,中国共产党领导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组织了各种群众抗日团体。如反日会遍及东北的汉族、朝鲜族和满族聚居的农村。仅黑龙江省宁安县世环镇的满族就有70%的人参加了这一组织。延边朝鲜族地区还组织了反帝同盟、农民协会等组织。1932年4月,绥远建立了蒙古族和汉族各阶层人民参加的反帝大同盟,在热河和察哈尔成立了抗日同盟会和牧民抗日会。1938年冬,成立察绥战地动员委员会,在抗日武装活动的地区还设有县、区、乡、村等各级分会。延安成立了蒙古文化促进会。在回族居住地区,先后建立起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冀中建立了回民抗日救国会,并于1938年8月召开冀中回民第一次代表大会,统一了各地回民组织,建立冀中区回民抗战建国联合会,各分区设分会,各县设支会;晋察冀边区建立了边区各界回民抗日救国联合会;冀鲁边的回民救国联合会于1940年5月改称为回民抗日救国总会;在延安有回教救国协会。1940年10月,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一届回民代表大会,建立了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甘宁边区分会。在新疆成立了各族人民反帝联合会,其分会遍及全疆各地。闽东和浙南的畲族地区,普遍建立了妇女会、青年会、民众队等救亡团体。上述少数民族抗日救亡团体在向本民族人民进行抗日宣传鼓动工作、激发人民的抗日救亡意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培养各族干部、组织民族抗日武装和解决本民族人民生产生活等问题上,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发动少数民族一致抗日的有力群众性团体。
抗日战争是全中华民族的战争,它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各族人民从各个方面、以各种形式支援抗战。远在大西北的新疆,中国共产党和新疆政府通过反帝会,发动新疆各族人民开展声势浩大的献金和募衣活动,用捐献的钱购买十架新疆号战斗机,送往抗日前线,并募捐八万件皮衣,一万架马鞍和一批药材,运往延安。青海省各族人民在1938年,也捐献银元二十一万五千多元、羊皮十万张和大量军粮。东北地区的各族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支援抗日联军的斗争。他们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为抗联当向导、送情报、运物资、掩护伤病员等等。铁力地区的鄂伦春族猎人孟庆海和妻子赵荣,经常用兽皮制防寒大衣、皮靰鞡、皮手套送给抗联,进行这一工作长达六年之久。1941年夏,居住在格尼河附近的鄂伦春族首领盖山,主动为抗联第三支队(支队长王明贵)当向导,攻打日本帝国主义在大兴安岭经营伐木业的义合公司,歼灭守备的十多名日军,解放了近百名各族劳工,缴获了大量粮食和装备。布特哈旗萨玛街鄂温克族头人白温都格义,拒绝在日伪政权作官,并通过各种途径为抗联运送给养和武器弹药,被捕后英勇不屈,最后壮烈牺牲。在东北,这类英雄事例举不胜举。
云南和西藏各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做出了特殊贡献。当我国沿海港口沦于敌手,海运被敌断绝的情况下,居住在西南边陲的各族人民,抽调数十万民工,于1937年12月,云集滇西,赶筑滇缅公路。该公路自昆明经楚雄、下关至毗连缅甸之畹町,全长九百五十八公里,地形极为复杂,既无现代化筑路机器,又是瘴疠地带,但是,各族人民克服困难,齐心奋战,仅用八个月时间,就修成了这条重要的国际交通线。藏族马帮也往返于云南、四川和印度的噶伦堡之间,担任着繁重的高原运输任务。1942年日军侵占缅甸,继而侵入我怒江以西地区,滇缅公路被切断,外援物资被断绝,云南各族人民又赶筑中印公路,以保障战争物资的进出口。西南各少数民族参加开辟的国际通道,为完成我国和盟国之间相互支援战略物资的任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当日军于1942年5月自缅甸侵入我怒江以西广大国土时,居住在这里的傣族、景颇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阿昌族、崩龙族等,不仅以铜炮枪、长刀、弩弓、地弩、暗箭等落后武器抗击日军,同时还与其他兄弟民族一道,支援镇守滇西的国民党军。仅以1944年滇西反攻战为例,当时集中在滇西各县的国民党军队达十多万人,所需粮秣和生活必需品绝大部分由滇西各族人民供给。前线军需物资和弹药的运送工作,都是各族民工用人背马驮来完成的。这里山高坡陡,又值雨季,运输非常困难。但是,云南各族人民以血和汗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极其宝贵的贡献。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我国各少数民族以人力、物力、财力积极参加反侵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马增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