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适应民族地区特点 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西双版纳军分区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成绩显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26
第4版()
专栏:

适应民族地区特点 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西双版纳军分区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成绩显著
本报讯 曾经荣获民政部、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拥政爱民模范”称号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军分区,近两年来从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出发,紧紧围绕两个文明建设,同驻地各族群众开展共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
西双版纳军分区所属部队驻守的边防线上,居住着傣、哈尼、布朗、瑶、基诺、佤等十七个兄弟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军分区的指战员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同驻地各族群众开展共建两个文明活动。军分区指战员把帮助群众提高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建设文明村的大事来抓。他们先后帮助偏僻村寨群众办起四十二所文化夜校,派出一百七十六名干部战士担任夜校教员。某部五连为当地瑶族群众开办夜校后,使大部分男女青年摘掉了文盲帽子,他们当中有些人当了区乡干部、卫生员等,有些人上了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军分区还为边远山区的六十四所学校派出一百五十名辅导员,并筹集八千多元为这些学校购买教具和学生的学习用品。全区部队先后为九十七个村寨办起“青年民兵之家”以及图书室、文化室、俱乐部和文艺演唱组,开展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
军分区指战员紧密配合地方有关部门和组织,对各族群众进行移风易俗的教育。在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同时,对一些有碍民族团结、生产发展和有损群众身心健康的陈规陋习,采取耐心疏导的办法,发动群众自己进行改革和抵制。勐海县曼恩寨十年前因发生猪瘟、鸡瘟,加上几个傣族小孩患脑膜炎死亡,一些人就把本寨群众岩三从外寨娶来的妻子当作“琵琶鬼”,硬是把他们夫妇二人赶进深山老林。县人武部和这个寨子开展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后,耐心细致地对群众说服教育,终于做通了群众的思想工作,并和干部群众一起把遭受耻辱和艰辛的岩三夫妇接回寨子,为他们安排了生活,盖起了新竹楼。
几年来,他们和边疆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在边沿一线地区建起十七座大小型水电站,为群众解决照明和加工用电困难,促进了生产的发展。部队指战员还积极向群众宣传森林法,教育大家为子孙后代着想,改变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法,采取固定耕地的办法,搞科学种田。到目前为止,他们共帮助山区群众固定耕地一万一千多亩。近年来,他们还帮助群众广开致富门路。据统计,现在农村的三十二个共建点,人均产粮超过千斤,人均经济收入突破二百五十元,最高达八百九十七元。
(彭朝智 强力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