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融汇中西 承前启后——写于吴作人画展之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28
第7版()
专栏:文艺评论

融汇中西 承前启后
——写于吴作人画展之前
华沐
由文化部、中国美协和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吴作人画展最近将在北京举行。吴作人的艺术名重当代。这次展览作为他个人的艺术集锦,还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好不容易把劫后犹存的作品收集起来,与近十年的新作前后辉映,可以使我们看到他六十年艺术历程的一个缩影。
吴作人出生于清朝末年,青年时期受过“五四”精神的熏陶和“五卅”运动的洗礼,他的艺术活动可以从二十年代参加南国社和南国艺术学院算起。后来负笈西欧,抱着“艺为人生”的目的,一面广泛吸收域外文化,一面精研近代写实油画,是把这个画种移植于中土的先行者之一。他所着重研习的,不是由欧洲学院派末流演变为资产阶级沙龙画风的那种写实,而是上承写实主义、面向生活、风格淳朴自然的一种新倾向。他以这种扎实功力为基础,回国后历年多有力作,逐渐进到成熟的中国油画的境界。在本国传统文化方面,他少承家教,修养有素。当四十年代中避雾重庆而漫游于青康高原时,为了抒写风怀,在致力于中国画上走出了有决定性的一步。从此更不倦地探求,既开阔视野于万里,又从深厚的而不是某项狭窄的遗产中吮取精华,一面留心于先秦钟鼎、佛教洞窟艺术、历代卷轴,同时勤习笔墨于几案,寻找以西法造型来发展而不是取代传统技法的途径。五十年代吴家每周有练笔谈艺的活动,戏称为“十张纸斋”,曾经成为京华艺文之一雅集。然后,“法由我变”,如同石涛所主张的“笔墨当随时代”那样,他把一种新的笔墨同现代中国的新生活新意趣融汇在一起,开创风气,成为推陈出新的大家之一。他的书法与诗词造诣是与绘画同步、同旨趣而且不可分的。他的壁画创作比较鲜为人知。五十年代曾图绘天文馆藻井,近年来又设计了曲阜的《六艺》以及山东田横岛的《田横五百士》等巨构。吴作人又是美术教育的辛勤耕耘者,自三十年代以来一直育人不辍,现在仍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全国各地以至海外许多中青年画家都曾受过他的直接栽培或间接教化。六十年来精深而又领域广大的实践,表明吴先生是当代一位承前启后、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家和受尊敬的师长。
积六十年之经验,吴作人十分强调生活与艺术、客观与主观的辩证关系,他从中外遗产的宏观研究中深刻了解这个艺术创造的基本原理。他把自己的经验概括为“师造化,夺天工”这两句短语,经常见之于他的画幅上的引首章。他强调能动地创造,巧夺天工,意在笔先,写自己的面目;他发挥中国绘画美学中突出创作者的人格精神的特色,重在“意气所到”,把精神之美融化、渗透于一种不离法度而又高度自由的形式意匠之中。这样,他就在西方传统的绘画中添进了新的东西,即东方艺术特有的“写意性”,而不是简单的移植。他的中国画则有生活依据和扎实造型的基础,以救长期的复古主义所造成的僵化空洞之弊,有活泼泼的生机跃动其间,从而也不是因袭旧章了。所以吴作人的艺术既非自然主义的被动抄摹,又非“毁瓦画墁”式的肆意玩弄。
论及吴作人艺术的个人品格,也许可以拈出两点。其一是单纯,高度的单纯;其二是刚健清新的意蕴境界。吴画之单纯,结合了技巧的东西与气质的东西,用晋人所谓“清通简要”来描述也许比较恰当。欣赏他的作品,人们总不能不叹服造型上纯熟的概括能力。他画的动物,如走兽、玄鹄、金鱼之属,都以极有限的见笔见墨达到形神兼备。他画三门峡的湍流激浪,只以刮刀在大片底色上回旋抹擦,就把江流的气势尽收腕底。所作人物也总是略事勾描而神采毕现,象《齐白石像》那样的杰作,也是举重若轻,“笔才一二,像已应焉”。这种功夫,形易实难。他注重画面的形式结构,无论鹰立岩峰,山水蜿蜒,杂花生树,都先立大势,使俱象纷呈之中不失主干,既有抽象性又非纯然抽象。他下笔就是造型,举要治繁,从不犹疑含糊,磨磨蹭蹭,油画施彩和中国画用墨都极其节省,所以明快爽利而弥足珍贵。笔墨有意无意地在刹那之间升华,几乎省到不能再省,而意象全到不能再全。进一步说,吴画之用简,更体现了一种需要高度修养的审美境界,因为“庖丁解牛”式的自由与轻率浮滑之术完全是两回事。吴作人作品中的意蕴境界,则是刚健与清新兼而有之。他的刚健,就是充溢于形象的内在生命力,一种奋发进取、遒劲雄强的气概。这见之于他笔下野性的奔牦、长空的大雕、吞吐风砂的驼队、苍莽的山野、顶天立地的一条扁担,风骨硬朗的肖像,还见之于他的篆书中凝重圆浑的意味。看来这同他的艺术爱好和崇尚行健不息的精神影响有关,同时更反映了他在中国人民求解放与展宏图的斗争中所体验到的、在自己胸中激荡的一腔壮气。他的清新,就是流露于形象间的自然气息,一种脱俗而出、真切自在、新鲜活泼的情趣,足以令人畅神。这见之于他笔下那些飞禽的流丽,如清泉一般的诗思,“细雨鱼儿出”的生意,山光水色之澄明,孩提的天真无邪,也见之于他那宛转行止自如的行草墨迹之中。看来这又反映了他所追求的自由解放的、与自然相和谐的精神境界。
清通简要与刚健清新,都是吴作人自己的精神面貌的体现,或者更完整一点说,是在现实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他自己的人格精神的真诚体现。不妨强调地说,真诚是一切好的艺术的第一品质,也是他的艺术的第一品质。正是他的人品决定了他的艺品。吴作人的艺术重在潜移默化,体现着、陶冶着人民的精神情操,提高着人们的审美修养,自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范畴,所以为广大群众所欣赏。
西画早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那时只被当作“虽工亦匠”的玩意儿禁锢在宫廷和贵族圈子之中,所以萎缩了。这表明艺术的交流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到了民主革命时期以后,绘画就随着中国人民广泛学习西方的潮流而成为它的一个方面,油画、现代版画、素描等等成为我国年轻的画种。在这中间,吴作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和其他油画家一起,一面培养人才,一面在自己的实践中对中西绘画两方作反复研究。从更深一层看,他们从西方文化中得到的积极东西,不仅在于技法,而尤其在于其中新的艺术观念,如:艺术为大众,面向现实生活和面向自然,提倡个性表现,尚法,重视理性所揭示的形式结构规律,这些正是民主精神与科学方法在艺术中的体现。
吴作人和整整一代前辈的艺术家肩负了和正在继续着承前启后的使命。然而时代又把新的要求摆在前面,艺术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步,需要一代一代的新人把它推向前进。因此,如我们所看到的,吴作人总是把眼光信赖地瞩望在后来者身上,期待他们超越前人,以此引为欣愉。艺术如同长河,纳细流,淘砂砾,波澜激荡,曲折回转,终于是越来越壮阔地奔腾向前。我们从吴作人的艺术里,同样得到这样的信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