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宁欠亲人‘债’,不冷群众心”——耿政委的家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29
第4版()
专栏:人民子弟兵

“宁欠亲人‘债’,不冷群众心”
——耿政委的家事
今年初春的一天夜里,春雨蒙蒙。
食品厂锅炉工张孝英刚下夜班,正沿着坎坷的山路匆匆往家赶。
她的家在墟沟镇的一道山湾里。任连云港军分区政委的丈夫耿广义下部队了,家里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让人放心不下。
张孝英在军分区食品厂烧锅炉已多年了。烧锅炉是全厂最重最脏的活。张孝英进厂便主动揽了这份活计。厂里有人多次提出给她换个工种,都被耿政委婉言谢绝了。苦和累不怕,可张孝英也有难言的苦衷。这个家属工厂是自负盈亏的单位,职工不享受退休待遇。眼看有的干部家属转到了国营单位工作,张孝英也动心了。一天吃饭时,她终于忍不住说:“老耿,你就不能想个法子,把我调到有退休待遇的工厂去吗?”
“你们厂有几十个干部家属,我能把她们都调出去吗?”丈夫说:“把你调出去,虽说不违反哪条规定,但别的干部和家属心里会想:还是有权的人占便宜。人们往往是从我们这些当领导的,从领导干部的亲属身上,来看党风、看党的形象的!”
张孝英高一脚低一脚地在泥泞的山路上走着。张孝英当锅炉工,她没怨言;调换工作,她早断了念头,可下夜班独自走夜路,她实在担惊受怕。一次,她同老耿商量,能否调换一下班次?这个要求并不过份。但耿广义考虑,如果自己的家属不上夜班,别的干部家属就要上夜班。他安慰妻子,答应以后晚上去接她。妻子有时夜里两三点钟下班,他都去接;他外出,就让孩子去接。
“妈妈!”夜幕中传来一声熟悉的呼喊。是女儿耿静的声音!女儿平时不在家住,知道爸爸今天外出,特地赶来接妈妈。
耿静今年十七岁,去年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向爸爸提出想去当女兵。耿广义把“门”关得死死的:“当女兵要高中毕业文化程度,你怎么能去呢?”经人介绍,耿静到一家饭店餐厅当了临时工。几个月后,饭店因耿静普通话讲得好,把她调到总机当了话务员,然而仍是临时工……。
有一天,耿广义关心地询问起女儿在饭店的工作情况。
张孝英在一旁说上了气话:“你也有想起女儿的时候?难道让她当一辈子临时工?”
“你说怎么办呢!”耿政委把问题转给了女儿,“是靠爸爸的权力开后门为你转正,或找一个更好的工作,还是按规定转正,哪个光彩?我相信我女儿会凭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路来!”
说完,耿政委走到了阳台上。他想得很多,耳边响起一些人的话语:“妻子仍在烧锅炉,女儿还干临时工。你到底为了什么呢?”
他想:“我宁欠亲人的‘债’,不冷群众的心……”
新华社记者 刘东耕 新华社通讯员 周文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