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父母心 报国情——武汉两位离退休老人支持儿子搞改革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04
第3版()
专栏:

父母心 报国情
——武汉两位离退休老人支持儿子搞改革的故事
本报记者 张振国
(一)
1985年12月17日凌晨,武汉关的钟声刚刚敲过六响,双目失明的妻子就催着年过花甲的丈夫起程。
头天晚上,老两口絮絮叨叨商量了一夜:
“你这次去,一定要告诉大立儿,只能把心贴在改革上,手里可不要沾钱!”
“你放心,他原来在那个煤矿研究所,搞了那么多新技术,转让费就得到五十多万元,人家怀疑他,刁难他,查他的帐,结果还是没有问题。”
“这孩子的品德我是知道的,我相信他不会贪污,但社会上确有人利用改革来骗钱,你懂技术,又会英文,这次去一定要帮助他查查账目,算算收入和支出,搞个清清楚楚再回来……”
老人登上飞机,一转眼就到了安徽合肥。
“爸爸,你怎么不给我写封信,家里出了什么事?”
“家里平安,只是你母亲怕你出事,她花钱托人给买了张飞机票,催我来的。”
“我没有出事呀!”
“不是说你已出事,是怕你出事。因为好长时间你母亲都睡不好觉,一听说有人乘改革之机,发了横财,成了经济罪犯,她就为你担心;一听说搞改革的人遭到打击、迫害,她就为你坐卧不安!”
“我现在的工作环境很好。从安徽省科委把我调到合肥,工作一直顺利!”父子一见面,就这样一问一答,互释悬心。
(二)
老人名叫吴复欣,原在武汉高电压研究所工作,是个老知识分子,现已离休。其妻名叫吕岱逸,原在武汉热电厂工作,因病双目失明,现瘫痪在家。老两口都是共产党员,都有一颗热望改革成功之心。他们的儿子名叫吴大立,今年四十二岁,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他是学化学的,对合成材料很有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煤炭科学院等单位大力帮助下,先后研制完成七个科研项目,其中NF高效能混凝土减水剂、115松香不饱和聚酯树脂、树脂锚固剂分别获得煤炭部特等科技成果奖、国家科委三等发明奖、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数以百计的厂家纷纷投书、登门要求有偿转让这些技术。光1984年,就向十家工厂转让了NF高效能混凝土减水剂的技术。如果这十家工厂不受干扰建成投产,每年可节约高标号水泥六十万吨,社会效益可达三千多万元。吴大立所在的研究所,当年即获得转让费五十二万多元。
原来这个所穷得叮当响,吴大立安然无恙;可是稍一露富,特别是吴大立受到报刊的表扬之后,“莫须有”的罪名就铺天盖地而来。“可怜天下父母心”,就在儿子受难之际,老人赶到了。有人说他儿子有经济问题,他当然不能相信,但他还是通过明察暗访,查阅帐目,证明儿子所得没有超出国家政策规定。有人说他儿子目无组织,乱搞改革,他对此未加理睬。因为老人是有识之士,他完全赞成“当今的中国,不搞改革就没有出路”的观点,他知道儿子不是不听指挥的人,他希望组织上能为他的儿子创造一个不受干扰的环境,扩大科研成果,继续把改革搞好。
然而,老人的希望未能实现。偌大的一个煤矿,却容纳不下一个搞改革的小人物。打击、刁难,迫使吴大立不得不于1985年2月1日向矿领导递交了一份“退职报告”。他在报告中呼喊:“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别无他求,只希望能有一个安定的环境,让我高效率地为党工作。”
父亲含着泪花走了。从不流泪的吴大立,也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洒泪告别了这个煤矿的研究所。一位曾经写稿支持过吴大立的老记者,知道自己的报道给他带来了不幸,故在吴大立离开煤矿的那天,专程把他送到煤田边界,并为这位致力于改革的中年知识分子拍了一张照片,愿他收起眼泪,笑向新的生活!
(三)
“大立同志,我们非常欢迎你!”安徽省委、省政府的负责同志,向他伸出了温暖的手。
“你是一位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我们非常需要你!”安徽省科委主任、高级工程师常本英更是为他的到来感到高兴。
“我虽有一点专长,但毛病不少,希望组织上经常给我敲敲警钟,让我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安定的环境中高效率地从事科研工作……”吴大立本来还想讲讲“多次申请入党,至今未能实现”的事,但他考虑自己刚来,还是先干工作,让以后的实际行动来说明吧!
吴大立去年5月离开那个煤矿,8月,安徽省就专门为他成立了一个合成材料研究所,任命他为所长。他的妻子、同班同学李淑琴也同时调来。助手已给配备了六位,科研设备已购置了一批。省有关部门、省科委还明文规定:该所为全民所有制性质,县团级单位,隶属省科委领导,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享有计划、经营、人事、财务等方面的自主权,具有法人资格,可以对外签订技术经济合同,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
有了开明的领导,就有了科技人员高效率的工作成果。时间只过去了半年,吴大立和他的新伙伴们根据国家“星火计划”的要求,开展了紧张的社会调查,夜以继日地研究开发了七个
“面向农村的短平快”科研项目,向省内外十家企业转让了四项技术,获得转让费三十多万元。今年预计收入将会成倍增加。安徽落后的合成材料研究开发工作,可望得到振兴。
吴大立夫妇因为太忙,一连数月未能把自己到新单位所受到的礼遇详细告诉双亲。老人久等书信未到,因而匆匆赶到合肥。老人见此情景,自然十分高兴,他考虑到回去还要拿出真凭实据,才能让老伴放心,故又叫儿子把到新单位后的研究项目、转让情况、所得费用、公用开支、个人所得向他作个有根有据的介绍。
儿子完全明白老人的心,对他要问的问题,和盘托出,毫不保留。
吴大立把老人所要看的材料、账目全部拿来,并将国务院关于技术转让的暂行规定也递到老人面前。老人戴着老花眼镜,一份一份地研究着、演算着,对技术转让费的提取和分配,查算得更为仔细。
老人一连查阅、核对了几天几夜,越查越放心,便自言自语地说:“……他俩的收入远没有超出国家许可的范围。”小孙女听到这话,依偎到爷爷身边咯咯地笑起来。
1985年12月24日,夫妇俩依依不舍把老人送到合肥机场。
“爸爸,请告诉妈妈放心,我现在还不是党员,但我又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我知道城市改革很复杂,但我一定不做墙头草,不走回头路,跟着党把改革进行到底,把科研搞得更好。”吴大立向父亲掏出了心底的一片真情。
老人的眼圈红了。飞机冲破云层远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