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陕西省铜川市中小学师资队伍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04
第5版()
专栏:

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陕西省铜川市中小学师资队伍的调查
冯齐昌 李愿
最近,我们对铜川市的教师队伍、师范教育、师资培训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寻求如何培养新教师,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有效方法。
据调查,铜川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是:
一、数量不足。根据市教育局的规划,1990年全市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需增加四百多个初中班,实缺教师近一千五百人。特别是外语、生物、史地、自然、体、音、美教师奇缺。铜川二中因缺任课教师十七名,一些课程无法开设。
二、文化专业知识偏低,质量较差。目前全市有小学教师四千六百九十六名,具有中师文化程度的一千零九十八人,占23%。初中教师二千二百五十二人,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四百七十八人,占21%。不少教师由于未达到应具备的学历,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训练,若按实际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来看,约有近一半的教师很难适应初中和小学教学工作。
三、从年龄结构看,青年教师多,“青黄不接”。据1985年底的统计,全市小学教师三十岁以下的占51.3%。中学教师三十岁以下的占48.9%。青年教师占如此大的比重,这本来是好事。但按教育上的实际,这些同志尚需若干年教学实践的锻炼,才能逐步掌握教育规律,成为教学上的骨干。
形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一、新教师的补充跟不上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1985年,铜川市小学在校学生九万二千多人,是1965年的一点四二倍;初中在校学生四万三千多人,是1965年的十二倍;高中在校学生一万二千六百二十六人,是1965年的十九倍。教育事业发展如此之快,新师资的补充却十分困难,初中新教师的补充更使人焦虑。全市没有面向本地区的师专学校。只是渭南师专和西安师专1982年给该市代招了二十名,近年来基本无着落。若按目前省上每年分给全市近三十名师专生计算,要补齐初中专任教师的差额尚需四十余年。
二、教师外流现象严重。近几年来,铜川市中小学教师从教育系统流向其他部门,从煤城流向其他城市,从山区流向平原的现象相当严重。据不完全统计,1984至1985年全市教育部门所办学校外流专任教师二百五十多人。宜君县共有公办教师五百零一名,1984年就有五十名骨干教师先后改行或调离。
三、分配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常被截流。近年来,每年分配给铜川市教育部门高师毕业生六十人左右,都有十多人被有关部门要走,1 985年分配五十九人,截流竟达二十二人。有近二十六万人口的耀县,1985年按计划分配大专毕业生十二人,实到四人。人们对中小学教师的补充问题深感忧虑。这几年铜川师范的毕业生近80%分去教初中,只有20%左右分到小学。小学教师严重不足,只好大量招用民办教师,形成“小学靠民办,初中靠师范”的状况。目前市教育部门所办学校中,小学民办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6.9%,耀县高达80.9%。
四、对在职教师的培训能力差。铜川教育学院目前仅有一百二十四人的招生能力。再加上省教育学院的专科函授,每年大约能培训八十名左右初中在职教师,全市有耀县和宜君两所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小学在职教师。耀县进修学校近两年来招收学制两年的离职培训生,每期只能招四五十人。宜君进修学校离县城三十多里,全校共有教职工六人,又因交通不便,基本无培训能力。铜川师范从1984年在城区和郊区及矿务局招收中师函授生,共招三百三十名学员,培训期限为四年。若照上述速度,二十年内也无法完成初中和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务。
铜川市的调查说明大力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们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的:“对现有的教师进行认真的培训和考核,把发展师范教育和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要争取在五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内使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胜任教学工作”。为此,我们建议:一、企业与教育部门联合举办师资培训基地。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厂矿企业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发挥各自的潜力,共同投资,联合办好各种规格的师范学校,建立师资培训基地。
二、在教育学院和电大增设师范班,在中等师范学校附设大专班,着力培养初中教师。
三、建立健全培训体制,组成省、地、县、乡四级培训网,落实培训责任。省上除抓好高等师范院校外,再建立若干培训中心;地市一级办好师专和中师;县级尽快充实和加强现有的教师进修学校,抓紧在职小学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乡(镇)政府要为培训师资提供土地、基建和修缮条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教师进修提高。
四、鼓励中小学教师自学成才,对于参加自学考试获得学历者,加试教育学和心理学,合格者方能承认为合格的教师。
五、大力发展函授、刊授教育。鉴于教师编制紧,离职进修困难的现状,教育学院和县进修学校应当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函授、刊授的组织管理和教学方面来,将面授辅导点向基层延伸。
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要在青年教师中积极发展党员,树立典型,鼓励他们扎根教育战线,终身从事教育事业。
七、采取切实措施稳定教师队伍。调查证明:中小学教师不稳定与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有一定关系,但教师的待遇并不简单地取决于当地的物质条件,教师的地位更与物质条件无直接关系,而关键是看当地有关领导有无尊师重教的切实行动。只要各级政府能千方百计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他们,教师就不会抛弃自己的光荣事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