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中国在腾飞——世界交通通讯博览会中国馆一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04
第6版()
专栏:加拿大通讯

中国在腾飞
——世界交通通讯博览会中国馆一瞥
本报记者 许德迁
在加拿大温哥华港附近举办的“1986年世界交通通讯博览会”于5月2日开幕。五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八十四个展览馆星罗棋布,好象一座大观园。在东南角耸立着一座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高大牌楼,上面写着“中华门”三个大字,非常引人注目,把观众从四面八方吸引了过来。这里就是中国馆的入口。
中国馆的展出面积为三千五百平方米,是主要展馆之一。为了体现博览会的“世界在运动,世界在接触”这一主题,中国馆在入口处首先展出的是中国的航天技术。这一部分展品中最特殊的是“东方红2号”实验同步通讯卫星、“长征3号”运载火箭和“远望号”卫星测量船等的模型。1984年4月,中国运用“长征3号”火箭把一颗卫星送入转移轨道,然后利用卫星本身的发动机进入了与地球同步的轨道。尽管中国没有在全世界建立测控网,但利用在中国大陆的地面站和“远望号”卫星测量船,就能准确地把卫星送到预定的位置,并对其进行完全的控制。现在,中国已经同一些国家商谈帮助它们发射通讯卫星。许多观众对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有这样高的成就感到非常惊奇。
在通讯方面还展出了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成就——新一代的“汉字微型计算机系统”。这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解决了用汉字直接拍发和接收电报的问题,是我国通讯技术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同现代通讯技术同时展出的有中国古代的通讯技术。在这里,观众被带到万里长城的脚下。巨大的城墙和烽火台的模型体现了长城的雄伟气概。长城上的烽火台是古代的有效通讯技术,把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点起火来,可以迅速地把消息传递到万里以外。这里还展出了四块来自长城的砖,更为观众增添了犹如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交通运输方面,首先展出了航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南北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将完成大运河在江苏北部的扩建任务,使大型驳船可以从徐州通过运河直达长江。这一部分还展出了中国古代大运河的介绍,以及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的远洋航船的模型。郑和是中国十五世纪的杰出航海家,他为发展对亚洲和非洲的贸易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交通方面还展出了铁路和公路运输。旧中国在七十三年间总共修建了二万多公里铁路,而新中国在三十五年间却修建了三万多公里铁路。铁路承担了全国货运量的70%、客运量的60%。铁路部分还重点地展出了成昆铁路的模型。这条铁路长一千零八十五公里,沿途山高谷深,地质复杂,修建时开凿了四百二十七个隧道,架设了六百五十五座桥梁。在公路方面,重点地展出了青藏公路的模型和说明。这条公路横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四千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观众们从模型上看到了工程的艰巨,而且欣赏到沿途奇特的风景。
这次中国首次在北美参加大规模的科技博览会,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对促进技术交流和增强相互了解,起了有益的作用。许多观众包括加籍华人,热情地向中国的工作人员提出各种问题和建设性的意见。他们对中国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更盼望着中国快些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