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千朵莲花手上开——看美国全国聋人剧团演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09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千朵莲花手上开
——看美国全国聋人剧团演出
刘厚生
美国全国聋人剧团最近来华访问,这是中美文化交流的一件新事。他们在北京的演出取得很大成功,令人高兴。
聋人剧团是美国数以千计的戏剧团体中极有特色的一个专业剧团。它的演员大都是聋人。但他们演的戏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哑剧。哑剧的特点是表演某些不需要语言、单凭动作就可以看得懂的故事片断或小品;聋人戏剧则是同一般话剧一样说话,只不过他们不是用嘴和声音说话而是用手势说话。为了让常人也能看懂这种戏,他们又配备了两个能懂手势语、又能说正常语言的演员(一男一女),为舞台上的聋人演员的手语同步配音。这样,他们创造了一种常人和聋哑人都能听或看得懂的戏剧。这是一项具有非凡想象力的创造。这种戏一方面为世上成千上万的聋人的艺术创造能力开创了一条道路,让他们能在舞台上驰骋自己的才能,从而使他们更有自信心,更为自尊,更能成为生活的主人;另一方面,又为舞台艺术宝库增添了一种全新的戏剧品种。看聋人戏剧,使人产生一种印象:人的双手有多么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啊!演员们无穷尽的手势变化,真好象从指掌中绽放出千朵莲花一般。这也不失为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美国全国聋人剧团是美国著名戏剧家大卫·海斯先生在1967年创建的。早期附属于尤金·奥尼尔研究中心,后来独立出来。近二十年中,他们成为唯一走遍美国五十个州的剧团;其间还出访了二十几个国家,不仅到处受到欢迎,而且散播种子,推动许多国家建立了自己的聋人剧团。他们的演员仅仅十二人,其中聋人十人,加上其他人员一共不过二十多人。有时还要分为两组演出,确实是人员精简,机动灵活。
美国聋人剧团这次带来了三个节目。《竹林之谜》是根据日本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即日本著名电影《罗生门》的底本)改编的。故事描述了对一桩杀人案的审理过程。这样的情节内容,它的社会内涵及其哲理,同我们的观念是有距离的。但是这出戏在舞台处理上很有特色。导演用十个人手持毛竹竿示意为竹林,他们在舞台上的移动组合也就表示了空间的变换。这是现代戏剧思潮的手法,但同中国戏曲也有相通的一面。整个戏的节奏和调度都很稳重有力,在灰黑的背景前用一长段红绸示意为流血也很有特色。几位聋人演员的表演舒展自如,很有表演艺术的分量,绝不在常人演员之下。
《别了,我的老伙伴》是一出短短的散文式喜剧。二十年代,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T型汽车,风靡一时。其实用今天的豪华眼光看,还是相当原始的。作者回想当年乘车者伺候这种老爷车的辛劳、苦恼和“英勇”,很有风趣。
我最喜欢的是那一组小小的《美国寓言故事》。其中如《贡献树》写一棵大树同一个男孩子交朋友,不拒绝他自幼至老的每一个要求,贡献了自己的一切,表现了大树为别人的利益勇于牺牲自己的高尚气概,寓意深远而又富于儿童情趣,非常动人。这个小寓言也使我感受到聋人剧团领导人大卫·海斯先生和他的一群快乐的伙伴的献身精神。他们为了残疾人的艺术事业,筚路蓝缕,艰苦创造的精神,对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者是不无借鉴意义的。(附图片)
左上图:《别了,我的老伙伴》剧照大卫·海斯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