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河北农业大学开展太行山区开发研究又一重大收获 为经济服务推动了教学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12
第3版()
专栏:

河北农业大学开展太行山区开发研究又一重大收获
为经济服务推动了教学改革
本报讯 记者王庚南报道:在太行山区,农民夸赞河北农业大学师生为他们脱贫致富送来了“金钥匙”;农大师生则认为,太行山区这个广阔的实验场地,为他们提供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用武之地,推动了教学改革。最近,河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推广河北农大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综合治理太行山区经验的决定,进一步在全省范围推动经济、教育、科技体制的改革。
1979年以来,河北农大按照国家科委和省科委的部署,作为技术承担单位,参加了太行山区的开发研究和综合治理工作。他们与省内外二十多个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协作,组织本校几个系、十二个专业的七十多名讲师以上的教师作为技术骨干队伍,走出校门,奔赴太行山区的二十五个县,联合地、市、县六百多名科技人员,把十几项配套技术,送到了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山区,为山区培养出二十多万名农民技术人员,为太行山区经济起飞作出了突出贡献。短短四年时间,仅河北农大一所学校,已有二十六个单项课题通过了成果鉴定,并转移和扩散到太行山以外的广大地区,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进山的老师大受欢迎,不少地方出现了农民进校请老师、拦在路上“抢财神”的动人景象。
河北农大是一所有八十多年历史的老学校,建国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中级农业技术人才。但是,由于专业设置重产前、轻产后,重种植、轻加工,重生产、轻经营,重传统农业技术、轻新型技术农业工程,与农村经济结构的复杂性和农业现代化多样性的需要越来越不相适应。太行山区的开发研究,促进了这所大学的专业调整,学校在深入实际的基础上,经过人才需求预测和论证,新建了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农产品贮藏加工专业,还根据山区建设和农村建设的需要,建立了农村建筑与环境工程专业,同时,促进了一些老专业的改造。农机系的三个专业,过去学的主要是种植方面的机械,现在增加了林、牧、渔、副等多种经营的机械,以及农畜产品加工机械等,使专业方向更加明确,与农村经济建设进一步相适应。
太行山区的开发研究,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他们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列为自己研究的课题,又把研究成果补充到教学中去。植保系植物病虫害课程,过去的教材对板栗的病虫害叙述很少,对鸭梨的轮纹病有的地方描写有错误。通过科研补充了原来教材中的不足,改正了教材中的错误,提高了教材质量。而科研的成果,又增加了选修课的门类。如养兔、造林等课程,许多内容是教师们的科研成果,讲起来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
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不仅是开发山区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河北农大在太行山区开发研究中,除了派大批教师作为技术主体外,还先后组织近千名学生进山,结合实习活动参加了这项工作。这些学生不仅是教师的助手,也是开发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山区建设中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学生实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参加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和技术培训中,实际上相当于农村的技术推广员。1982年,他们组织园艺、植保系的毕业班学生,分别在太行山区的五个基点实习,使这些学生不仅了解了太行山区果树生产状况,还分别掌握了枣、梨、核桃、柿子等果树的生产和技术管理全过程。同时,还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枣树授粉、核桃大树交接试验,写出了专题报告三十多篇,有实用价值的论文四十篇,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