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读公开的情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12
第8版()
专栏:

读公开的情书
张雨生
情书多隐私,不宜示于人,自古迄今,大概如此的吧。若论读者最少的文字,情书当是其一。不过,在前线,在战场,情书的价值大不一样,其作用远远超出一般。经受战火考验的爱情,并非单纯属于个人。寄到前线的长长家书,饱含着后方的热望;捎到后方的短短信简,铭刻着前线的誓言。它不仅对于收信者本人,而且对于他人,都是一种慰藉,一种鼓舞。在老山前线的阵地上,情书往往拥有它的读者群。战士们坦诚相告:“战场上的情书是公开的。”
可示战友的情书,也不妨示给后方的读者。3月7日的《解放军报》公开发表了一组。我读后,为之感动,为之欣喜。那些质朴的语句,过目能颂。我身边的青年学生,还一封封抄在笔记本上。要理解当代的军人,要理解军人的妻子,这些情书当是窥视他们心灵的一面镜子。
爱情的崇高,在于它的纯洁和忠诚。公开的情书所袒露的爱情,在此基础上,当有升华。这就是它所包含的高度自我牺牲精神,以及这种牺牲精神与对祖国对人民的爱的统一。前线战士自豪地说:“天下女子,莫过于军人的妻子更懂得情和爱。”她们为献身祖国的人作出自己的奉献,这是战场上牺牲精神的继续。一位军人的信中写了这么一件事:一次,妻子兰英从车站接他回来,邻家的二嫂子打趣地问:“兰英,你什么时候有的丈夫哎!”一句普通的玩笑话,对于这位军人,却甜酸苦辣,什么都有。人们常常引用秦观的词句赞美爱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道理好懂。但边防军人的妻子,上有父母,下有儿女,赡养之忧,家务之累,本属于两人的担子,却由一人承担,朝朝暮暮,十分艰辛。同时,丈夫在前线,枪林弹雨,时刻难免死神的降临。做妻子的一颗心,是紧缩的,是悬着的。来自精神的压力,更非一般人所比。但是,她们深明大义,将无穷的思念、离别的痛苦和生活的艰辛都默默地埋藏在心底。她们当初的选择是深思熟虑的。后方的读者,应该理解在前方浴血奋战的军人,也应该理解这些军人的妻子。他们付出的牺牲是很大的。这也正是他们爱情的崇高之所在。
据说,姑娘们之间,知心者曾窃窃私语:“嫁给今天的军人,会堕入没有感情色彩的深渊。”这对于当代军人,对于军人的妻子,未免太缺乏了解。透过这些公开的情书,不难看出,军人的精神生活多么丰富,其爱情色彩多么斑斓。有文化素养的年轻人都懂得,精神生活有高低之分,雅俗之别。爱情只有与高尚的精神生活结合在一起时,才会显出绚丽的色彩。一位排长,这样向他的女友表述情感:“我常羡慕我年轻的朋友们,羡慕他们能在花前月下和恋人互诉心曲,能够享受小家庭的温暖。但是,我们却不能,不能享受那些本来属于我们的美好时光,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牺牲吧。作为一个军人,对这种牺牲,我毫无怨言,因为我是属于祖国的。我们的一切都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有义务作出这点牺牲”。这是有使命感的当代青年的心声,这是真正的男子汉的胸怀。八十年代追求上进的年轻人,能时刻听到这高尚的心声,接受这广阔胸怀的爱,能够说没有感情色彩吗?
千古以来,有征夫,就有征妇的思念。不过,时代不同,思念亦不同。过去的征夫之恋,春闺之思,大都离不开一个愁,一个怨。当代军人的爱情生活,有了新的内容,新的基调。他们的思念,显得那么坦然和赤诚,充溢着对祖国对人民的一片炽情。读着这些公开的情书,令人鼓舞、奋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