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官员互访”要讲究实效——评述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13
第2版()
专栏:

“官员互访”要讲究实效
——评述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本报记者 鲁牧
随着横向经济联系的逐步推进,各地区及主管业务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人员来往、互访活动日益增多。这是必然的现象,原本无可非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企业之间的直接接触太少,地区、主管部门行政领导干部“官员互访”活动过多,结果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对企业间经济联合所起的促进作用并不大。
以天津市一轻局为例,去年接待外省、市(区)赴津洽谈横向经济联合的代表团、组三十多个,二百二十多人次。大团几十人,小组三五人,成员大多是地方或有关部门的行政负责同志。东道主犹如接待外宾那样,按照这些来访者的职位高低,采取同等规格接待,来几天陪几天。
这种情况并非个别,在其他部门、行业同样存在。例如,有的省为发展服装工业,先是省领导同志亲临天津接洽,后分地、市、县领导干部组团再访。市长、县长、局长来了一大帮,专业干部、企业负责人却没有。这些代表团、组,多数匆匆成行,只带一串意向性的题目,又往往是上面定好了项目,然后再要求落实到企业。被确定参加联合的企业不清楚对方情况,颇感为难。因此,尽管“官员”访问中达成的意向性协议不少,但是真正得到落实、实现联合的却不多。
有人说,不兴“官员互访”,不了解情况,焉能搞成联合?这话乍听有理,其实并不全然。其一,领导干部掌握信息,了解情况,寻找适当的联合对象,渠道、方式决非独此途径。可以用书信、电传沟通信息,有关部门专业人员进行洽商等等。待有关具体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联合条件基本具备之后,再走访、签约也为时不晚。
其二,一切经济工作都需要讲求实效,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也不例外。群众不是一概反对地区、主管部门之间的领导干部接触,只是希望不搞那些耗费颇多而实效不大的“官员互访”。发展各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系特别是企业之间的联合,如果非由地区、主管部门行政领导干部出面洽谈不可,那么理应事前做好比较充分的准备,出访时还应该带上有关专业人员和企业负责干部,切实解决问题。
发挥现有驻外城市办事处的作用,是改变“官员互访”切实可行的重要一着。近几年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大中城市大都设有办事处。天津市驻外城市的办事处就有二十三个。发展横向经济联合,需要工作网络,办事处正是大有用武之地,可以把这方面的日常工作搞上去,为发展横向经济联系作出愈来愈大的贡献。
据了解,不少驻地办事处,如贵州、浙江、辽宁、黑龙江等省人民政府驻天津办事处,正在由信息、接待型转变为经济桥梁型。过去,这些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当地各种信息,向省政府汇报;接待省里来人,安排食宿;办理调拨催运,口岸事务,等等。现在,工作重点转移到了为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服务,比如主动传递联合项目信息、搭桥铺路、疏通催办等等。辽宁驻津办事处的同志反映,从前工作量不大,心情不舒畅;而今尽管任务越来越繁重,但心里高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