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艰难的突破——记定州市综合体制改革的第一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13
第2版()
专栏:

艰难的突破
——记定州市综合体制改革的第一步
本报记者 杨振武 徐如俊
河北省定州市的综合体制改革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打破条块分割,放权于乡镇,这大胆的一步,冲破了多年旧框框的禁锢,使全市经济工作出现了活力。河北省委在文件中肯定了这条改革的路子,民政部的领导更称赞这是一步“好棋”。
(一)
定州市地处冀中平原,辖五区七镇,四十六个乡,九十三万人。这几年,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实行,商品生产有了较快发展。1984年,全市实现“人均增百元”,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
如同运转着的机器很难发现内在的毛病一样,市委书记许云寿要不是花了两个月时间作调查,怎么也不敢相信,目前的管理体制上竟有如此多的弊端。
1985年初,赵村乡因为村办企业“白点”多,挨了市委的批评。许云寿找乡党委书记赵恩泉谈话,谁知,却引出了他的一肚子苦水:“都说乡镇是一级政府,其实既无人权又无财权,空架子一个。办个事,东求菩萨西拜佛,要多难有多难。”许云寿又找了几位乡干部聊,发现他们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主要是,上边统得太死,下边办事太难。
然而,由于条块分割,上边一些主管部门往往又相互扯皮,体谅不到基层的难处。譬如村里办个企业,要由乡镇企业局申报,工商局发营业执照。可是,这两家为了争取手续管理费的收缴权,一直吵吵嚷嚷,争执不休。有时他们干脆把气往农民身上使,一个不报,一个不批,致使一百五十多个新办企业长期领不到营业执照。
还有,许多业务主管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都在基层伸着“腿”,光是各种各样的协助人员,就有近五百人。他们人在基层,工资奖金由上边发,有些人只是到时要个数字,别无他事,而乡、镇党委无权过问。
有权的不好好办事,没权的办不成事。弊端不除,经济难以腾飞。许云寿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下定了推行综合体制改革的决心。
(二)
常委扩大会上,许云寿提出了打破条块分割、为基层放权的改革设想:一,将市直各部门下伸到区、镇、乡单位的人、财、物权一律下放,改变这些单位的隶属关系;二,财政改统收统支为分级管理,市对区、镇、乡财政实行定收定支,收支包干。
常委扩大会开了三天。开始争得面红耳赤,后来通过摆事实,论利弊,大家的意见趋向一致:“给乡镇放权势在必行!”
轮到科局长们讨论了,意见更激烈:
“他们块块,我们条条,井水不犯河水。给他们放权,让我们干啥?”
“上边有精神,我们部门不能放!”一位局长举着主管部门的一份简报说。
“如果市里这样定了,我执行。要我表态,不同意。”又一位局长讲。
市委领导明白,在这个时候,要紧的是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许云寿简直象着了魔似的,吃不好,睡不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调查研究,做思想工作。经过上上下下、反反复复的讨论酝酿,改革方案出台了。
(三)
改革方案的付诸实践,无论是放权的条条,还是扩权的块块,都有一个对改革的理解和适应的过程。
要把下伸在基层单位的“三权”下放,有的主管部门就赶紧把年富力强的干部往上抽,把年老体弱的干部往下放;有的索性当起“甩手掌柜”,“油瓶子倒了都不扶”。
刚刚开始的综合体制改革面临着考验。定州市委认真对待改革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研究新情况,加强宏观协调,引导各方正确处理掌权与放权的关系,对出台的改革方案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使之既有利于发挥基层的积极性,又能保留条条管理中某些合理成分,逐步理顺条块关系。
(四)
走出一步天地宽。定州市实行综合体制改革半年多,已初见成效。
1985年并不风调雨顺,可年底算帐,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依然突破六亿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人均收入四百七十七元,比上年增加七十多元;财政收入增长10.2%,特别是农村财政收入,比上年翻了一番还多。
改革更带来显著的社会综合效益。“三权”的下放,使乡镇具备了一级政府应有的权责利,干部增强了“当家”的责任感。各乡镇都制订了适合自身特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了长远的目标和打算。以前因为落后净挨批评的赵村乡,一年就翻了身。去年乡机动财力达到三万元,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一百三十三元。
过去,乡镇干部“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如今改革“分家过”,财政成为最敏感的环节。去年各乡镇千方百计找门路,上了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企业,乡镇企业总收入比上年增长62.5%,税收增长19%。各级还建立严格的财经制度,把各部门的“小金库”纳入同级财政,同时,“一支笔”审批,开源节流,行政费用比上年下降25%。
市直各部门下放“三权”之后,不但为基层充实了有生力量,也使本身“消肿减肥”,提高了工作效率。有二十四个科室制订了综合改革的实施细则,并派出二百四十多人长年下基层指导业务工作。财政局根据乡镇财政人员业务生疏的情况,先后四次举办会计训练班。林业局组织林业技术人员下乡搞技术承包,使三万五千亩果园的产量提高了四分之一,帮助农民增收一百五十四万元。干部、群众说,如今“关系顺了,效率高了,事好办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