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说说唱唱》第十八期 《“武训问题”介绍》一文有错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7-27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说说唱唱》第十八期
  《“武训问题”介绍》一文有错误编辑同志:
在对武训问题已深入讨论了如此之久的今天,六月二十日出版的第十八期《说说唱唱》上仍登载了一篇观点错误的《“武训”问题介绍》。我觉得这是很不应该的。该文作者吉成,在该文的首段介绍了武训办“义学”的动机,大意谓:要饭的武七,因当年受过地主的欺负,“误以为”是因为自己没读过书,因此想弄钱办“义学”,“让穷人的孩子们也能读书上进”。这就承认了武训“办义学”的动机是好的;值得非议的,只不过是因为他对问题认识的不清楚。他的一切罪恶,用一个“误”字就给开脱了。事实上,武训曾受过地主的气,他可以而且应该革命(有条件),也可以回家生产(也有条件)。但由于他不爱劳动,希望“坐八台大轿”,所以选择了做乞丐;并以所谓“行乞兴学”向反动的封建地主阶级作卖身投靠的敲门砖。对于这些,许多批评的文章都已作了详尽的分析,而作者却只字未提。
该文第二段又说:在当时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下,农民不得活的时候,办义学也不过是叫少数穷孩子念四书五经,功成名就,帮助统治阶级压迫别的穷孩子,“那里能解决穷人受欺负的问题”。所以“懂事的农民”都不支持武训,这里作者仍是在对武训的“误以为”辩护;并寄以无限的同情。所谓“懂事的农民”无异说武训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农民,他的本质是好的,但今天谁都知道了武训虽在年青时给地主扛过活,但自始即过着游民生活,后来更放高利贷,根本不属于农民阶级。
第三段只说历代的统治阶级对武训的利用和捧场,并在当时反动统治阶级的帮助下,办成了三座奴才小学,“乐得他摸不着头脑,和人家算成一伙,不过还觉得比人家小几辈子,不敢和人家平起平坐。”这里作者对武训的反动本质也没加以批评。武训为什么不敢和人家平起平坐呢?这正是为了显示他的奴才身份,以取得其主子的欢心。正因为他是如此一个忠实的奴才,才博得其主子的夸奖。为了巩固他的地位,他必须如此做,作者并未予以说明。
从全篇看来,作者对武训精神的本质是没有批判的,甚至对他流露了无限的同情。这充分说明了作者本人的思想是混乱的,《说说唱唱》编委会应对广大读者负责,不应发表这样的文章。
萧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