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5阅读
  • 0回复

“耿车模式”诞生记——宿迁县耿车乡发展乡镇企业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15
第2版()
专栏:

“耿车模式”诞生记
——宿迁县耿车乡发展乡镇企业的调查
李阳
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从所有制结构和经济形式来划分,有两个模式比较明显:苏南模式,主要发展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温州模式,主要发展家庭企业。在去年举行的全国地区发展战略经验交流会上,江苏淮阴市宿迁县耿车乡借鉴苏南和温州的经验,从当地实际出发发展乡镇企业、振兴农村经济的经验受到重视,被称为“耿车模式”。
耿车乡原为宿迁县最穷的“要饭乡”,直到1978年还处于困境,全乡人均分配收入只有四十一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富民政策,给耿车装上了驱动轮。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使农民很快得到了温饱。为领导农民致富,乡、村集中力量办起了一批骨干企业。但缺乏经验和技术,开始每办一批新厂都要垮掉几个,到1983年,乡、村两级企业产值只有六百四十万元,其中工业产值四百二十五万元。耿车乡根据自身特点,乡、村、户、联户办企业,“大的抓住上水平,小的分散进家庭;大轮带着小轮飞,小轮推着大轮转”。这种模式富有活力,成效显著。去年耿车乡一跃成为全市乡村企业的“新状元”。1985年耿车乡、村、户、联户企业产值三千零四十二万元,比1983年增长三点八倍,其中工业产值二千四百二十九万元,增长四点七倍,税利增长三点六倍。今年1到4月全乡乡村企业完成产值一千三百四十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1%,税利增长57%。
“大的抓住上水平”,就是学习苏南经验,整顿已有的一批乡村集体企业,使之成为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骨干企业。在整顿改革中着重抓两条:普遍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还权、还利于民,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积极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联合,逐步走向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乡村企业大力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经济联合,积极参加城乡联合的企业群体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挂钩的联合体,发挥“杂交”的优势,形成新的生产力。他们与美国洛杉矶针织总公司签订了服装生产联营协议,与吉林工业大学协作生产节能电焊机,与苏州“长城”牌落地式电风扇厂配套生产开关箱,与洋河、双沟酒厂联合生产异型瓶。全乡与外地三十一个单位签订了四十八个经济技术协作项目的协议。
“小的分散进家庭”,就是学习温州、阜阳等地的经验,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和劳力、技术资源,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户办、联户办企业。以党员、干部为骨干,发挥本乡本村能人的作用,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片,各村以一业、一品为主,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建筑建材业和各种日用品工业,以及为城市配套的小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全乡十九个村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十大专业,如湖稍、大同村的豆腐、粉皮等豆制品加工业,五星、大众村的木锨、篦子、家具等木器加工业,三义村的造纸业,新刘、徐杨村的编织业,等等。
“大轮带着小轮飞,小轮推着大轮转”。乡村企业和户办、联户办企业做到合理分工,互为补充,互相服务,协调发展。
新的模式给乡村干部提出了新的课题:对乡、村企业如何搞好服务?
一是提供信息。全乡建立了三十四个信息点,有专职、兼职信息员五十六人,他们成了发展乡、村企业的“眼睛”。
二是聚集资金。乡政府将国家有限贷款主要用于乡、村企业,又通过各种方式集资六十六万元,解决村、户企业资金不足的困难。
三是搞活流通。乡工商服务公司和村户企业服务站,派人外出为企业签订购销合同,与五个省、四十七个市、县建立了业务联系。全乡还有三百多个运销专业户为村、户企业跑供销。
新模式给耿车乡带来很多好处:
——有利于开发本地资源。1985年与1978年相比,全乡农业产值增长两倍,乡、村企业产值翻了三番。
——有利于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调动农民家庭经营的积极性。1985年二十五个乡、村两级企业产值一千六百多万元,比1983年增长一点三倍;新办了二千五百四十多个户办、联户办企业,产值达一千四百多万元。
——有利于控制基建规模和国家信贷。乡、村企业着重走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的路子,有计划地适当新建一些骨干企业;户办、联户办企业主要是农民自筹资金、自办企业、自己经营、自负盈亏,投资小,耗能少,效益高。有些户办、联户办企业,“脚踏踏,手摇摇,一天几块跑不了”。
——有利于兴办公共事业,促进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民共同富裕。近两年来,乡、村企业积累按规定比例提取了二十万元用于兴办教育、交通、卫生等公共事业,加上一些农民进镇办企业,就使小城镇逐步繁荣起来。在许多专业村里,“家家有项目,户户有钱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