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淡水渔业还应大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16
第2版()
专栏:农村经济论坛

淡水渔业还应大发展
钱志林 关锐捷
近年来,我国淡水渔业发展很快,去年总产量达到二百八十五万五千吨,比上年增长26.8%,其中淡水养殖产量增长31.4%。这是农村落实政策、深入改革的必然结果。然而,部分地区在水产品品种增加,质量提高,鱼价稳中有降的同时,也出现了淡水鱼“过剩”的情况。例如,据江苏省苏州、无锡两市3月初的不完全统计,鱼塘和仓库中,共积压商品鱼八千四百多吨。湖南、湖北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类似情况。这不仅影响了生产者、经营者的收益、还贷付息和资金周转,而且还影响渔场和农民的养鱼积极性,以及对今年生产的安排。部分生产者认为现在鱼多了,不如趁早“收兵”。以至有的地方出现了养鱼水面承包不下去等情况。
是不是淡水鱼真的已经供过于求,可以放慢发展步伐呢?回答恰恰相反:目前淡水鱼不是“过剩”,而是不足;淡水渔业的发展速度不仅不能放慢,而且应继续加快。这是因为,从全国来说,“吃鱼难”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去年人均占有量还不到七公斤。就是苏州、无锡这样的淡水鱼重点产区,现在年人均占有量也才分别为二十三公斤和十一公斤,每月人均不过一千九百克和九百克。至于部分地区出现淡水鱼过剩的主要原因,一是现在“春放冬捕”的养殖制度和经营规模不适应商品性生产的要求。例如苏州市近80%的鲜鱼在第四季度以后集中上市,其中50%又集中在春节前二十天出售,很容易造成积压。二是生产者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追求卖高价。从元旦等到春节,结果事与愿违,反倒错过了销售的好时机。三是水产行政、供销部门缺乏宏观指导和微观调节经验,加工、运销等手段不配套。因此,我们认为,今年初局部地区出现的水产品过剩,是一种暂时性假象。各级主管领导和业务部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有效措施,安排好今年生产,继续加速水产业的发展。
首先,应向生产者讲明,从全国看现在不是淡水鱼供过于求,而是供不应求;尽管鱼价下降一些,但养鱼的经济效益相对还是比较高的;指望年年靠涨价发大财是不现实的,要向科学养鱼、调整品种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要经济效益。
其次,应该看到水产品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是势所必然。重点产区的这种转变会更快一些。为了适应这个转变,生产制度应进行改革。轮捕轮放是保证池塘高产,实现均衡上市的成功经验,南方重点产区要下决心先全面推开;北方地区有条件的也应逐步实行。
第三,水产行政和供销部门搞好流通领域的指导和服务。要及时对各类市场进行研究和预测,同时要从方便消费出发,改革现有销售方式,并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淡水水产品的保鲜和加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